01
“一定要让食材的边上稍微有一点焦黑,这样口感才会更好。”
一头干练的短发,干净利落的工作装与厨裙,清淡装对睫毛与眼角的修饰,让她眼神中迸发出的对当下正在制作的菜肴的专注充满吸引力。
第一次遇见Whitney老师就是在这样一次业余烹饪课程上,一口台湾普通话,在有英语国家的学员面前会变换成流利的美式口语,行动迅速的双手看似对一切食材与调料、刀工、火候的处理都大大咧咧,实则她对每一个细节的掌握,就如娴熟的会计闭上眼一分不差地在计算器上敲出几百行数据加法的结果一样精准。
Whitney老师出生在台湾,作为一个家里最不受待见的老二姐,听她真诚讲述自己经历过的人生低谷和挫败,让我感到自己的人生到目前为止是何等的幸运。她在熬过孤身一人去北美闯荡,窘迫到被房东断水断电,手机费都交不出来的阶段,划过到上海做经理助理收入尚可却感到乏味无趣的时光,33岁才正式步入美食行业的她,动机只因经理看到她朋友圈里经常晒出的DIY食物之后,有感而发的一句“你做美食也许会做得很好。”
就这样让她义无反顾的7年过去了,烹饪和美食摄影不仅仅改变了她的人生,更成为她常葆青春容颜的不老秘笈。
作为她曾经的学员,再度联系上她的原因,是我对要不要转行学习厨艺向她求解,因为我说我喜欢做菜。
然而当我得到的答复是:“想清楚什么是喜欢。”还一知半解,直到她告诉我喜欢的定义。
在老师眼里,像她一样在一周之内将几本菜谱买到手,心无旁骛地关上门,把自己锁在厨房里,对每一道菜的色、香、味进行试制,直到让自己满意为止才肯罢手——才算喜欢;
像她一样在研制菜肴时,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而忘记喝水、休息,以致因站立时间过久造成膝盖损伤,却也再所不惜——才算喜欢;
像她一样即使在业余生活中,欣赏的电影,阅读的书籍,每次出境旅行首先去了解的内容,都与美食密不可分——才算喜欢。
在感受到她对待美食,如春光拥抱碧绿般的热爱,被淋漓尽致地铺洒开来后,她道出了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我之所以这么热爱,是出于对食物的尊重。”
对于自己的厨艺作品,无论是自炒自食还是福泽他人,称美食者,必为用心之作。真正美味的食物均以用心作为烧煮的基底,哪怕任何一个步骤中的任何细节,都以认真为料,求索调味。
就如“寿司之神”小野次郎对自己的要求一样:如果今天做出来的寿司不能比昨天的更美味,则今天不存在开张的意义。发自内心的尊重美食的厨师,对于自己无限严格要求的厨师,必定不会将尚未达到色、香、味要求,未将做法了然于心的菜肴予人品尝。
我明白了由Whitney老师所制作出的食物一定称得上为美食,不仅因为它们美味,还有对美食尊重的态度。
但我同时也明白了我没有真正地喜欢过做菜,尽管跟随Whitney老师学习制作过六道创新印度菜,让我曾经对自己的厨艺信心满满。
如今老师已经加入了上海的生意人社区,在脱离原有的课程机构的同时有了自己的烘焙教学餐厅。依靠接菜谱设计和美食摄影的收入,可将生意成本的压力轻松踩在脚下。但因这些案子的理念与她心中之追求大相径庭,使她每次完成案子后像找不到归家之路的孩子,梨花带雨与寂寞为伴。
但唯一不变的,是她在自己“工作”时的投入和认真,她并不把做菜称之为工作,“我是做菜去了,哪里有在工作。”
02
有些相貌奇丑的人却德高望重,甚至有可能影响着整个世界历史。同样的道理,有些食物看起来和闻起来令人难以接受,但口感和味觉感受却会让食客“看到”她的心里美,爱不释口。
第一次听说臭豆腐是在TVB剧上,看到港星在银幕上展示着对臭的酷爱,仿佛那份飘动在他们鼻息和口腔中的味道,已经通过幻想的力量传送到了我的味觉里,勾起的心里那份强烈的好奇已经跳跃——到底是什么味道会吃在嘴里与闻起来有如此大的不同?于是乎高中时候在家乡的街上,第一次看到臭豆腐的流动餐车出现,便按捺不住果断出手。
单看外表,外面一层或黄或黑的皮与散发出来的味道,的确不难让人联想到那个在吃饭时候不堪入耳的东西,但情况很快得到了彻底改观,只要你充满勇气地吃下第一口。
外皮未糊,炸制的油温和时间控制得恰到好处,酥酥薄薄的一层带着油香,轻轻咬即破开,露出里面的白皙而不过分娇嫩的芯,难以言说的香气浸润着豆腐的每一个细胞,却没有掩盖住天然的豆香,两种香与油香一起把整个口腔填得满满的,渐渐溢出到胃里,带来极大的满足感,若在豆腐上加些许酸脆且色彩鲜艳的泡菜共食,中和些许的油腻之余又增加了味道的层次感,则可以达到一吃上瘾,第二天又留连回顾的地步。
丑乎?丑!臭乎?臭!赞乎?真赞!其貌不扬,闻其生恶,却殊不知其味之惊艳只有在动口之后才得见一番!丑与臭盖不住的美味,正如矮与丑遮不住的孔子之智慧,残与歪挡不住的霍金之理论。
谁有权利在未对一人或一物深入了解之前就肤浅下结论?谁又不该带着一颗谦逊和对美的发掘之心,去面对世界上碰到的一切事物呢?
小时候多次听到教不同科目的老师,均曾站在讲台上,以充斥着分享与幸福的眼神,声情并茂地向我们安利罗丹的那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年尚不懂事的我们完全不能理解,“世界上美丽的东西就是美丽,丑陋的东西就是丑陋,哪里还能从牛粪中看出花儿一样美丽的东西呢?”
但现在我能明白,即使鲜花插在了牛粪上,如果没有牛粪这样的天然肥料提供滋养,花儿或许败得比流星更快。而牛粪呢?宁可撑着它们来不及修饰的外表,也甘愿为鲜花美丽的盛开提供自身的养分,这何尝不是像臭豆腐一样的心里美?花儿的美丽为人观赏,亦可被视为一种虚荣,而她有帮牛粪做过什么呢?连她的盛开都是自私的,是为了让蜜蜂帮忙传粉来繁育后代,后代的成长,却需要更多丑陋的牛粪作基础。
我发现,所谓美食的判断标准,不一定是色、香、味俱佳。一道菜肴、一种小吃是否赋予人心中以美好的感受才是。否则,萝卜雕花也可以加入美食行列了……
所以,当你还没有发现一道菜是否真的拥有美之所在前,请不要直观妄言,真正的食客,首先会将自己与眼前的食物平视,即使最终各方面均没有合你之心意,也不便让失望之心,蔓延甚至盖过对美味的探寻之兴。
就如杀人无数的阿育王在佛祖的眼里依然充满着善根一样,相信食物在罗丹的眼中总会找到美之所在。我们如果也能够如此对待食物,以尊重之心代替挑剔之意,厨者一心一意烧煮,食者全心全意品味,食物之美亦可长久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