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妇科刘真淋医生:崩漏怎么办?中医有办法

崩漏的治疗需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诊断首先要根据出血的期、色、量、质辨别出血的属性,分清寒热、虚实。

1、血热证

1)虚热证

主要情况:经血非时而下,量少淋漓,血色鲜红且质稠,心烦潮热,小便黄少,或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思路:养阴清热,止血调经。

2)实热证

主要情况:经血非时暴下,或淋漓不净又时有增多,血色深红或鲜红,质稠,或有血块,唇红目赤,烦热口渴,或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思路: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2、肾虚证

1)肾阴虚证

主要情况:经乱无期,出血淋漓不净或量多,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心烦。舌质偏红,太少,脉细数。

思路:滋肾益阴,止血调经。

2)肾阳虚证

主要情况:经来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色淡质清,畏寒肢冷,面色晦暗,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思路: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3、脾虚证

主要情况:经血非时而至,崩中暴下继而淋漓,血色淡而质薄,气短神疲,面色觥白,或面浮肢肿,手足不温。舌淡苔薄白,脉弱或沉细。

思路:补气升阳,止血调经。

4、血瘀证

主要情况:经血非时而至,时下时止,或淋漓不净,色紫黑有块,或有小腹疼痛。舌紫暗,苔薄白,脉涩或细弦。

思路: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