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别去问生活值不值得,你只要付出必有收获”。
有人说,“值得是用来衡量得失的,只属于世俗世界。”
还有人说,“情感的世界里只有爱与恨,喜欢还是不喜欢,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不必讨论值得不值得,一句愿意胜过无数句值得”。
生活中,你也一定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做这件事值不值得?”“爱这个人值不值得?”
当“值得”或“不值得”成为我们做事的一种心态时,,做事的心情和效果也呈现出不一样的状态。
1.“不值得”定律
在心理学上有个定律叫“不值得定律”,意思是“不值得做的事,就不值得做好”。
大多数人都有这样一个心态,如果你在做一件自己觉得无所谓的事或是不那么重要的事,你会无法全情投入,也就无法获得成功。即使做好了,内心也没有那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仔细想想,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做过一些不值得的事?
在复习备考时,你会不会收集各种资料等着复习,可结果很多资料并没有用上;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家人生气闹矛盾,影响了心情和家庭氛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被淋湿,懊恼自己为什么没有先见之明,随身带把伞呢?
在日常的琐碎中,我们总会为一些不值得伤心、烦恼的事而伤心、烦恼,事实上做这些不值得做的事,的确会给我们带来不利的影响。
2.选择做值得、喜欢的事
我有一个朋友小丽,毕业于美术专业,在一家培训中心做美术老师,可她并不喜欢这个工作,虽然她的绘画水平和教学都得到学员的认可,可她自己并没有那么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她是一个很开朗活泼的女孩,以前在大学时考了导游证,在大学时就喜欢和同学们出去探寻各处美景,写下博客,有不少粉丝,可是现在的工作让她经常宅在家里画画,她很难找到生活的乐趣,内心充满苦闷。
对于小丽来说,现在画画对她就是不值得做的事。她内心有个声音在告诉她,“我明明喜动,却在做静的事。”
做不值得的事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如果不浪费这些时间,我们可以做更加有意义的事。
所以,我们在做事情时,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值得做的事,这样才能提升我们 能力,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自信和能干。
3.如何判断一件事是否值得去做呢?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人的内心普遍会有这样一种需求,希望自己能得到大多数人的重视和认可,只有得到了身边人的认可,人们才会从内心认为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是值得做的。”
如果你歌唱水平不错,那你就唱出优美的歌声,给人带来享受和愉悦:如果你喜欢烹饪,那就把这门技能发挥到极致;如果你擅长沟通,那你在工作生活中就把沟通能力发挥出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的喜欢和能力,不管你出生如何,只要你想,只要你愿意,认认真真把一件事做好了,才能得到身边人的重视和认可。这件事就是对于你而言,真正重要的值得的事。
三个判断标准:
价值观。做一件事情前,我们要清楚这件事与自己的价值观是否相符。价值观,就是一个人通过思维与感官所做出的一些认知、选择、评价或判断,同时,也是一个人明辨是非曲直的只要依据。只有价值观符合,才能让我们内心高高兴兴地去做。
个性与气质。在判断一件事是否值得做之前,还需对照自己的性格特征和形象气质去考量一下。正如,我的朋友小丽天生活泼更适合外向型的工作。同样,一个比较安静内敛的人,安排她去做沟通接待、沟通交际,也许她可以做好,但会比较心累一些。所以,选择与自己个性与气质相符的事去做是值得的事。
现实境况。有时你会发现,同一件事、同一句话在不同的情景下,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当你在一个项目里是一个资料收集员的身份,你会觉得工作很枯燥乏味,可能觉得不值得。可是,当你有了一个不错的方案,需要通过查资料来实现时,你就不会觉得不值得做了,反而觉得收集资料是必要的,是值得做的。
总之,生活中我们做每一件事,也许都要考虑是否值得做?
不值得定律告诉我们,不一样的心态,不一样的结果。选择自己喜欢的事值得做的事。
如果在某些情况下不得不做一些不喜欢的、自己认为不值得的事情时,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调节心态,把它当做值得做的事去做。
当你把不值得的事变得值得的时候,你会发现,心中不只是生活的苟且,还有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