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语出《墨子·天志上》:“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旧称手艺工人;指主管载灵柩下葬的人;指古代巧匠;指擅长写作的人。如今,凡从事手工者便称自己为匠人,发表几篇论文就称自己为专家,就连踩三轮车也被称为师傅,如此定义有失严谨。
学生年代,填报志愿是选专业,这是理论上,感性的。通常,学生对以后的实践情况了解很少,凭感觉而选择。毕业了,称学业有成。
在一个行业做的时间长了,就是职业,如果还有余力,就选择些副业,主业与副业亦开始出现矛盾,谁主谁负,决定了人生的命运走向。但不管如何,从事这份职业的人不能自此认为自己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
在特定的领域里,由于实践经验的积累,达到可以将日常工作上升为理论、论著,并为此奋斗不息,即可称为敬业。当理论与实践有所创新,对这个领域有所突破,才可以称为专业。
专业领域成熟了,很多人想自己创业,甚至四处演讲、授课、出书,因为自认为是专家。其实,这时候的头脑发热,明摆着就是“砖”家而己。
看淡功利、放下权利,全身心投入自己的理想,对专业领域进行的极致追求,匠人初心始现,才有可能成为令人口服心服的专家。
所谓匠人精神,就是追求极致的精神,是对专业的专注精神。如果你还不能理解,那就重温一下《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短短三百多字,道尽了专业之道。生活中,很多人勇于埋头苦干,但往往是碌碌无为,或者不擅总结,会动手难动口,何谈传习?空有理论,无法创作,更是可悲的教“兽”。术业有专攻,能做善传,方能造福千秋,真师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