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乖乖女形象。像其他乖乖女表现得一样,上学时成绩好,听话懂事,招家长喜欢,很少做错事情,似乎没有什么烦恼,生活、工作一切都能顺利进行,而进入职场后,却发现这些乖乖女的思维方式已经不适用了,却轻易摆脱不了,重复地让我出现一些问题,这才让我下定决心分析自己出问题的原因在哪,以及解决的切入点在哪里。
小时候,父母从小打工外出,一年只能见两次面:暑假和寒假。所以只要和父母相见,我就特别喜欢依赖在母亲身边,不管是上街、打牌还是在家干活,我都不想离开他们,一步也不可以。他们上街时,我肯定要哭着嚷着一起去的;他们打牌时我会静静地依偎在桌前一天;在家干活我也积极配合,母亲洗衣服时我也会拿个袜子在旁边洗,因为我珍惜这一点一滴的相处时间。这在上学之前都是这个状态,这是一个性格的基础,也让我逐渐成为了一个乖乖女。但长大后的后,才发现这样的性格特点,也让我有很多烦恼。
1 最怕惹别人生气
其实从小到大,作为乖乖女,我的脑海中一直都有一个让我胆战心惊的画面—— 一张生气失控的脸,不知道其他的乖乖女是否也是如此。最害怕看到一张“满面狰狞”的脸对着自己大吼大叫,那种场景会让我崩溃。我觉得只要出现那个场景,就是全世界都知道我做错事了,都要抛弃我了,所以特别害怕这样的场景出现。其实这是严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因为小时候并没有和父母建立好的亲密关系。因此在学校里,我会表现得很乖很听话,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圣旨,必须完成,否则他们会很生气。一次,语文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抄写校规20遍,字数特别多,还都是贴在了墙上,所以我同桌读,我就来写,回家后还乖乖抄了19遍,写到了凌晨2点。现在想想好没有意义,但在当时,我就是这样乖,慢慢地成了老师的骄傲,他们也逢人必夸,说培养了一个好学生。
在家里,我会特别害怕父母生气,怕一生气就不要我了。有一次,我刚刚学会骑车,所以跟表弟去空地上骑车玩,可不小心摔倒了,表弟吓坏了,赶紧拿一块砖头检验我是脱臼还是骨折,我忍着疼痛拿起了砖头,我们松了一口气,庆幸只是脱臼,但依然惊恐,就商定好回家都不许说。于是表弟帮我把车推回了家,我回家也只是说累了要睡一会,一直没敢跟父母张口。但慢慢地,胳膊越来越疼,我轻轻地摸了一下,才发现肿了,而且很粗!实在是惊慌失措不知怎么办时,才让我表弟去堂屋跟父母说了实情。父母也没有责备,只是心疼我为何这么晚才说,耽误了处理的好时候。没办法,谁叫我是个好孩子呢,怕父母生气,宁愿忍着痛不说,以为自己能够处理好,结果太小,很多事其实自己并不知道怎么处理。
现在在工作上,其实也会经常害怕别人生气而妥协,准确地来说,是因为害怕被否定而妥协,所以很多时候就会表现得没有原则,不坚定,这一点还是需要改进的,不要把别人生气的后果想象得那么严重,他们也只是一时情绪的表达,同时也要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自己的观点,要多练练。
2 在意别人的评价
从小到初中,乖乖女这个形象,其实给了我很多坏孩子没有的待遇,比如吃更多好吃的,享受更多的夸奖,拥有更多优先权,得到别人更多的照顾......这个形象能给我这么多的福利,那么我肯定要维持下去咯。所以做坏事不说,只表现自己好的一面,听话懂事,爱学习,努力用功,让着弟弟等等。而做这些事的动力,大都是因为这样能得到别人肯定、能维持好孩子的形象,从而享受好的待遇。这样想起来,心中也是蛮悲楚的。自己那时并没有想着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高中的时候,我的心智有点开窍,觉得做乖乖女的时间太长了,想做点不一样的事情,来摆脱这些评价,于是不再好好学习,一天到晚都在想点乱七八糟的事,爱睡觉,喜欢没日没夜地听歌。后来还开始了早恋,有点我的青春我做主一样。父母开始并不知情,高二时知道后一开始不习惯我的变化,后来慢慢习惯了,也没说什么,因为发现管不了我。到高考填志愿时,城市、专业、大学,都是我自己做的选择,我以为这样以后就能独立地做选择了,我已是一个独立的人了,不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活了。但现在看来,虽然不太愿意承认,其实还是存在这个问题。但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接受现实,悦纳自己存在的问题,一点点地改进。我也为自己这一次次的尝试而庆幸,因为人生困难重重,成长不可能速成,都是一点点地缓慢进步。
结语
我一直很认同《少有人走的路》的一个观点,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后当问题出现时,我希望自己能正视这些问题,分析它的原因,再去想办法解决它,优化它,不断升级自己的心智系统。而要正视这些问题,先从正视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