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能感觉到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虚拟世界里,我们身边总是有很多人围绕。
打电话、发短信、视频通话或者在各种社交平台进行交流,这都让我们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方便快捷。
那么我们是不是感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呢?
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进行了一项调查,90%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至少有一个知己;而到了2006年,25%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找不到一个可以与之谈论生活中重要事情的人”。
这个调查在亚历桑那州大学人际关系学博士、人际关系沟通专家——科里·弗洛伊德的《走出孤独》一书中提及,为了说明我们在越来越社会化的世界里,越来越感到孤独。
我们与他人的互动之多掩盖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尽管我们与他人的联系越来越多,但联系的质量却越来越差;我们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却越来越少;我们有更多的朋友,但我们并不是很信任他们。
在《走出孤独》一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孤独的成因,并提供了疗愈情感饥渴的六种策略;以帮助读者改善人际交流方式,远离有毒的感情,更好地寻找爱,拥有高质量的亲密关系。
01. “情感饥饿”而不自知
我们感到饥饿是因为我们需要食物,感到口渴是因为我们需要水,感到疲惫是因为我们需要睡眠”;而感到孤独是因为我们需要情感。
在作者看来,看浪漫电影以通过他人的亲密关系来弥补自己的孤独,或者将自己沉浸在人群中以感受与他人的连接;这些都是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表现,也就是存在不同程度的“情感饥饿”。
这让我想到现在各种“嗑CP”、关注明星恋情,可能也从反映了我们很多人存在着“情感饥饿”,借此去弥补。
世界在不停地社会化,科技也在不断地进步,但我们仍然需要归属感、认同感,需要爱,需要大量的情感。
02 “情感饥饿”可能带来的危害
的确,孤独并非一无是处。但因为孤独、情感剥夺、社会排斥而对个人身体、心理、认知和社交所带来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
现代人心理疾病不断增多,有一部分原因也是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没有可以诉说的对象。
花点时间审视一下自己的社交圈。想想能和你聊天的人。当你的生活中发生了一些重要的事情,你有可倾诉的人吗?想想过去6个月里,你都和谁谈论过你的生活?
我们长长的好友名单里,有几个人能与你分享心事,有几个人能无条件为你“雪中送炭”。
03. 疗愈“情感饥饿”的策略
书中给出了“6大策略”帮助我们去治愈孤独,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其中有两点,对我自己的启发特别大,一是尝试去欣赏你曾经忽略的情感表达,二是认识并接受到没有关系是一帆风顺的。
我们有时间觉得自己缺乏爱,可能是没有把接收爱意的雷达全部打开,忽略了某些情感表达方式。他表达情感的方式,也许不是你想要的,但你不能因此忽略了他给的情感,而认为对方没有付出。
“维持一段长期关系有点像乘风破浪。”再亲密的关系,都会遇到潮起潮落,都需要我们去维护。不要把一段关系中遇到的问题,看得过于严重,认为这会导致关系破裂;而是承认问题必定会出现,去积极的解决。如果关系无法挽回,只是在浪费精力,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任何关系,不管是否浪漫,都可能走向终点”。
《走出孤独》我看了两遍。第一遍看的时候,大约是把自己定位在了“不孤独”,所以觉得书里的内容对自己没什么启发性。而第一遍看完后,在脑子里复盘书的内容,觉得自己可能是“情感饥饿“而不自知;面对书里那些自测孤独感的问题并没有打开心扉,很真实的去回答。其实,谁不想获得更多的爱和安全感,从而也能获得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呢?
抛开了“不孤独”的自我定位,再看第二遍的时候,对书里内容的感受也发生了变化。无论是面对自己的情感饥饿不自知,还是没有去欣赏曾忽略的感情形式,亦或误认为健康的关系是一帆顺风的;这些在书中提及的内容都值得对照自身,自省反思、调整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