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曹公奇

教学目标:

      1.品味重点词句,探讨词人所表达的情感和词作的意境。

        2.学习本词映衬烘托的表现手法及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体会豪放派词作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品味词句,特别是关键词语,从中体味词人的情感和词作的意境。

教学难点:

          从品味词句过程中体会词人壮志难酬的情怀。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南宋俞文豹在《吹剑录》中载:东坡在玉堂日(在玉堂署任职时),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屏显)

        可见,柳永词和苏轼词的风格迥然相异。同学们已经学过柳永的《雨霖铃》,感受了婉约派婉丽柔美的风格,今天,我们再学习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感受一下豪放派气象恢弘的特点。

        二、品读体味:

      1.大声自由朗读全词三遍。

      2.从这首词的题目“赤壁怀古”中,我们可以读出什么内容呢?

      预设:在赤壁这个地方怀念古人、古事。

      3.词人怀念哪位古人?怎样怀念的呢?

        预设: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探讨(预设这些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发现提出):

    (1)“初嫁”,为什么不是“出嫁”?

        明确:初嫁,是刚刚出嫁,而“出嫁”则没有这种刚出嫁的意思。实际是周瑜与小乔结婚时24岁(建安三年),赤壁之战时周瑜34岁(建安十三年)。“小乔初嫁了”这句是用以美人配英雄的手法,更见周瑜的风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这样写在于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的时候,年纪很轻从而衬托出周瑜年轻潇洒又才华横溢。

        (2)周瑜“雄姿英发”,怎么又是“羽扇纶巾”的装束?

        明确: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具有英雄气概。这样刚柔相济、文武双全的人,才是“风流人物”。所以作者在开头不写做“英雄人物”。

        联想: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里面有“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的词中的“风流人物”有一定的政治意义,是指才能出众、品格超群、对历史发展有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

      (3)“谈笑间”怎么会“樯橹灰飞烟灭”呢?

        明确:这就是对比。前面十分轻松,跟玩似地,后面就出现了那么强烈的效果。描写周瑜风度翩翩,潇洒从容,镇定自若,指挥若定,赞扬其胆略及豪迈气概。少年得志,雄姿英发的周喻呼之欲出。隐含着词人向往功名,心意难酬的心境。

        4.词人怀念周瑜,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呢?

      预设: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探讨(预设这些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发现提出):

    (1)谁是“神游”者?

      明确:多数人理解为苏轼,即课本上的理解。

        也有一种理解为周瑜,即苏轼是假设如果周瑜的神灵还在旧战场上的话,知道苏轼在怀想他,那么苏轼就想,周瑜会笑他。

        (2)为什么是“多情应笑我”?

        明确:“多情人”是苏轼还是周瑜?如果理解成“应笑我多情”,那么,就是苏轼“多情”,笑自己多愁善感;如果理解为周瑜,那么,周瑜就是多情人(与“风流人物”照应),笑苏轼至今功业无成。

        两种观点,和上面“神游者”一样,还是理解为苏轼更合适一些。但无论是作者苏轼,还是周瑜,为什么会“笑我”呢?

      背景:苏轼21岁中进士,30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乌台诗案),被捕下狱,出狱后(元丰五年)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这首词为其代表作。(屏显)

        由怀古转到伤已,苏轼常以功名自诩,渴望能做出一番事业来,然而面对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地方,他联想到自己,得罪当朝,被贬在外,年华已逝,早生华发,心情不由沉重起来,笑自己多情善感,但又老大无成啊!

        这句饱含词人对自己身世的深沉感叹,也带有自我解嘲的味道。

        (3)怎样理解“人生如梦”?

        明确: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两种因素都有。

        “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反映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荡漾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壮志难酬,无可奈何的愤,沉郁而不消极,且低落中不减慷慨豪放之情。

        5.这首词的中心是怀古,那么词的上阙也是写怀古吗?为什么?

      预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探讨(预设这些问题,也可以由学生发现提出):

      (1)“浪淘尽”什么意思?

        明确:浪,比喻时光。用水比喻时光的句子,如“子在川上曰,逝如斯夫”。与《三国演义》片头曲的比较:“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2)“风流人物”与“英雄人物”是否相同?(参看对周瑜的描写)

        明确:起句即把赤壁怀古之情置于无限广阔的空间、时间中,长江浩荡,广阔无垠,滚滚江水奔流不止,然“逝者如斯夫”,千年万载与水东逝。千古风流人物亦尽被这滔滔江水冲逝不见。宇宙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形成鲜明的对比。

        “风流人物”指像周瑜那样装束儒雅,风度翩翩,具有英雄气概,刚柔相济、文武双全的人;“英雄人物”主要指的是勇敢坚强、不怕牺牲的人。二者是有区别的。

        (3)词人所游的“赤壁”,不是赤壁大战的遗迹,作者不知道吗?

        明确:“人道是”, 表明只是别人说的,不是自己认为的。至于是不是真正的三国赤壁,在这里已经显得不重要了,作者只需要借助这么一个历史古迹,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已。事实是,三国赤壁,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原名蒲圻县,1998年6月,更名为"赤壁市"。苏轼所游的是黄冈城外的赤鼻矶,即黄冈赤壁,并不是真正的三国古战场赤壁。这里,词人将“周郎”和“赤壁”并称,已经肯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性作用,表明了词人对他的景仰。所以,作者特意说“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表明词人心里也是明白的。赤壁因周郎而闻名。周郎,显得特别年轻潇洒。现在人们也将黄冈赤壁叫做“东坡赤壁”。

        在长江非凡的气象中,词人开始寻找英雄的足迹。这里已经把前三个小句子具体化了:“大江”具体化为“故垒”,“千古”这里具体化为“三国”,“风流人物”这里具体化为“周郎”。如果说,前面是大场景、远景,而这里就是小场景、近景了,如同镜头拉近了。

        (4)赤壁这里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明确:“穿”、“拍”、“卷”三个动词,描写出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博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从不同的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写山石用“穿”,写浪涛用“惊”“拍”都是比拟,用“雪”借喻波涛,“千堆”是数量上的夸张。几种物象作用于视觉、听觉,引发想像,呈现出一个有声有色,富有动感的画面。

        “一时”,指的当然是三国这段时期,“多少豪杰”,如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因而转入下阕集中笔墨描绘周瑜。

        描写赤壁景色,表现出冲破一切阻力不可阻挡的壮丽,让人隐约可见当年赤壁大战的激越雄壮。此描写有音响,有色彩,有态势,气象阔大,惊心动魄,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用慨叹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轻轻结住,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江山如画”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一时多少豪杰”是对下阕写人的开启。

        6.明明不是赤壁大战的古战场,词人为什么还要这样写呢?

        明确:其实是不是真正的赤壁大战古战场并无所谓,词人主要是想借怀古来抒怀,抒发了自己对昔日英雄豪杰的无限怀念、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

        三、总结赏析:

        1.纵观全词,“写景”和“怀古”有什么关系呢?

        明确:写景引出了江山如画,抒发豪迈之情,自然联系到曾经在这里建功立业的“风流人物”,从而“怀古”伤己,表达词人的情感。写景是游览所见,怀古是游览所思。写景是实景、是前提、是引子,怀古是虚景、是结果、是重点。

        2.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

      (1)映衬手法:是烘托的一种。

      明确: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实景是赤壁的险要形势,是作者亲眼所见;虚景则是火烧曹营,是作者的想像,二者相互衬托,是谓虚实相济。

      另一种是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

        (2)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明确:词人将写景、咏史、议论、抒情紧紧融为一体,使全词气势奔放,一泻千里。

        3.再读全词,结合开头俞文豹说的“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板,唱‘大江东去’”,体味豪放派的风格气势。

        四、延伸拓展:(如课堂时间紧,可留作课后作业)

      阅读《临江仙》一词,从思想情感上与本词作比较。

                                    临江仙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比较

        两首词都是在上下几千年、绵亘数千里的宏大境界上展开,并在此基础上,引发出对历史的沉思。

        所不同的是,《临江仙》在凭吊历史的基础上,流露出世事皆空的思想;《念怒娇·赤壁怀古》则在浩淼的时空框架中抒发人生的感叹,作品虽然缺乏激烈抗争的力量,却也反映了苏轼不甘沉沦的高傲性格。


附: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赤壁景色——即景抒怀——引发怀念

周瑜功业——怀古伤己——抒发感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24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9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69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7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3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7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0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8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