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11年毕业,时间过得真快,转眼28岁了(身份证登记还弄大了两岁,30岁)。准备离开博雅互动那段时间开始整理简历、回顾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发现这些年走的太慢了,圈子太小了,远远赶不上深圳这座城市的变化,更要命的是:候突然意识到已经到了一个相当尴尬的年纪,那段时间我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再次感到深深的迷茫了。辞了职,一个人背着包走了两个月,去了很多城市,一个人去随心所欲的旅行,是我30岁以前必须去完成的一件事情,我怕以后没时间。
每次跳槽都意识到了生涯上的问题,然后必然是焦虑、迷茫、挫败,好在我是一个喜欢思考总结的人,最近发现这个习惯越来越重要。最后我发现30岁问题其实是能力问题、视野问题、心态问题,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应该正确的面对这个问题。30岁问题是早晚都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只是我比一起出来的同学不得不早几年的时间面对这个问题。有面试官问过我如何看待程序员的30岁问题?我的回答是:持续学习的人不会老,没有学习热情的人早已老去。
网上关于30程序员的问题文章很多,无一例外的都很悲观,这算是一种正常现象。就个人观点从两个方面分析下这种现象的原因:一、程序员个人能力。
之所以说程序员是吃青春饭,其实这里面有深层次的原因。程序员的第一个素养就是:学习,这是程序员处于不败之地的根本,这个行业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事实上有很多程序员出来工作两年就已经丧失了学习热情,如果没有了持续学习的热情,无论你是30岁还是20岁,都已经”老了“,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能把学习热情维持到30岁以后的很少了。
二、企业
再来说企业,使用最低的成本搞出最高产出,这是企业生存的重要哲学。80%的岗位是没有太多能力上的要求的,能把事情做出来就好,所以招人的时候一定会以最低成本去招,两年工作经验就能搞定的凭什么要花三倍的薪水去招30岁的老鸟。很多人都是80%中的一员,被用最低的成本招进去了,开始日常工作,份内工作基本能搞定,如果平台对技术创新无要求,基本也就这样慢慢的重复你的日常工作了,少部分聪明的人开始觉醒(这部分一定是那些主动追求、主动学习的人),他们或者不断的充电、学习,试着把所学应用到工作中尝试改变一下团队,或者跳槽寻找更好的平台。如果你不是那少部分人,慢慢的被时间淘汰了,一波一波的应届生的涌入,到30岁边缘还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那就等着被行业淘汰吧。所以30岁似乎成了一个标签:30岁的程序员工作效率低,30岁的程序员学习能力差...这是一个时间段的现象,就像几年前社会对90后的看法一样:90后脑残,但是事实上还是有很多很优秀的90后开始展露头脚。经历过几家公司,遇到过的确比较菜的大龄程序员,确实是那种效率低,拒绝新事物的老油条,但也遇到好些牛逼的前辈,心态开放、有视野、技术牛逼、乐于分享。所以任何一种现象都因该辩证来看待,30岁现象正说明了30岁达到30岁该有的能力的程序员不多,这不正是你该继续能力前进动力么,30岁现象能区分真正专业和不学无术的人。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持续学习的人,年近30该具有什么样的习惯和职业素养?
学习热情
这个词在本篇文章中反复出现,个人觉得非常重要,学习是程序员安身立命之本,如果连这个习惯都没有,我觉得还是趁早改行吧。
思考总结
既然是工作,那么很多时候我们还是避免不了重复一些日常事务,一旦局限在某个环境,一旦重复某个动作我们的思想就很容易进入一个慵懒的状态,很多时候自己都无法察觉,刚毕业那两年,我只有在跳槽的时候才会去做深入的总结和思考,后来我发现那两年浪费了些时间,有些不足早就应该调整了。所以最好养成定期思考总结的习惯,你总能发现一些问题,然后改进。
视野
随着你不断的学习,视野不断的开阔了,不在会再有语言偏见,对新技术自觉不自觉的敏感。新技术框架层出不穷,你总能花很少的时间看到它后面的技术本质。
影响力
你已经有些积累沉淀了,有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自己的一套方法,开始去影响团队中的人或其他人,通过博客或其他方式分享于他人。
互联网在中国发展不过十来年的时间,超过30岁的程序员本来就很少,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多,30岁悲观论只会影响技术的延续性,对技术发展很不利。程序员应该维护好职业的尊严,从捍卫每一行代码开始。
文章首发:http://www.liuguangli.win/archives/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