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数十载,一路走来,也曾激情似火,踌躇满志,身处孩子们中间,笑脸相对,心心相印,觉得自己就是太阳,将光明和温暖送至他们的心间。固然,源于一些或主观或客观的因素,也曾心灰意冷,茫然无措,犹如被抛掷教育的荒漠,孤立无助,几乎失去对教育的美好憧憬和追求。
教育人生路,任重而道远,且行且思。也许是上天眷顾我的这份赤诚,让我遇见了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手不释卷,不到两天就看完了,意犹未尽。今年暑期,我再次捧起这部书,静心品读,细细体味,批注圈画。阅读中,有时心头一热,心领神会;有时自我反省,羞愧不已。
这部书收入的是吴非老师近年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无甚高论,有的记录了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有的是教学随想等。
吴非在书中写到:独立思考应当是人的本能,拒绝名利诱惑也未必需要多高的境界,真正的老师,不会因为社会寡廉鲜耻就放弃高贵的梦想,同样,也不会因为社会性的反智行为而丧失理性判断。教师有独立人格和职业精神,学生跟随他们学习,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教育。
所谓的“生命教育”,大概就是让我们的孩子能具备美好的人性,比如懂得爱,有感恩之心,坚韧乐观,善良仁爱,爱家爱国,有高雅的兴趣爱好,有独立思考精神......能像一个人那样活着。
谈起容易,做到极难。这就要求为人师者,首先要具备一切美好的人性,知人善教,不误人子弟,平等仁爱,引导青少年在认识中国文化光辉灿烂的同时,也让他们通过理性的反思与批判,传承中国优良文化,认识到人的尊严,从而培养人的现代意识。有精神追求,要保持良好的读书心境,不断进德修业,把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学生表率,才能受到学生敬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一句话,只有教师内里到外在具备了人“站着”的姿态,才有可能让学生像一个人那样活着。
仔细想来,不禁汗颜!这么多年,教育教学工作中,对照以上要求,自己又能做到多少呢?!课堂上,孩子们做小动作,不能专注听讲时,自己多少次怒目相对,厉声呵斥;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孩子,虽说询问情况后,能原谅他(她)两三次,之后再犯,自己也是难免情绪失控,过激行为时有发生;学习基础薄弱的孩子,潜意识里也能给予尊重,理解,善待,可是嫌弃的眼神,表情早已偷偷出卖了自己,耐心,爱心❤️那时已飞至九霄云外,不见踪影了!偶尔班级里有孩子闹别扭,打架,在仔细询问,问题解决之后,心里还是很不乐意孩子给自己添这麻烦的!
......
面对此类种种情况,我若能灵机一动,温馨的话语春风化雨,孩子定能心领神会,感念在心,从此不再重犯;多点耐心,爱心,真诚帮助孩子找到不能完成作业的困难,和他(她)一起面对,共同解决,也许从此那个孩子会因此多了一份独立完成作业的勇气和信心;教育是讲究时机的,而班级里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是教育的最佳契机,找准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适时引导,一颗颗真善美的种子也许就应运而生了!而我,多少次,错失了这些见证生命成长最美丽的瞬间!真是令人痛悔不已!
当年,师范毕业,一直在教书。自认为学校是“净土”,忽略了学校只是社会的一部分,现在我终于知道世上唯一可以“静”的可能只有人的心境。年轻时以为教育就是诗,教师的一生也在为教育写诗,没想到后来遇到不合理不公平的事,自己愤怒却无处申诉,日日苦恼...
作为教师,我认为自己应当是理想主义者,而现实却总在种植悲观;我以为自己在工作的言行对青少年能有意义,没想到青少年常常会对我一个教师投来同情的目光......我就这样在困惑和矛盾中走至今日。然而,庆幸的是和很多同行一样,即便如此,我心中的信念不会消逝,依然憧憬着明天的美好!因为我知道,我思故我在,顺逆都是我独立思考的痕迹,无关对错,其过程中我已然超越,成长,这大概就是教师最美的“站立”姿态吧?!也是更贴近教育生命的完美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