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书一万字:余映潮《中学语文散文名篇教学实录及评点》自序阅读笔记读书笔记及感悟——20180113
(一)中小学课堂阅读教学的创新实践,要关注三个方面的研究
“站位”较高的起着“制高点”作用的教学理念的建立
- 什么课是“好课”:1.充分利用课文,有效设计学生的实践活动;2.非常重视“语言学用”的教学;3.交给方法,训练技能;4.教学思路明晰;5.课堂提问简洁;6.集中教学视点,增加训练力度;7.教材处理既“得理”又“得法”;8.提高效率意识,崇尚教学技艺
- 课堂教学具有即时性、开放性、不确定性,虽然好课的评价标准很多,但是有一些公认的标准,比如:较高的教学效率;学生能够充分的占有时间,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语言、习得技能、发展智慧、训练思维。
关于高效课堂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规范和实施要领
- 高效阅读教学“六关注”:关注语言学用、关注技能训练、关注知识渗透、关注集体活动、关注气质养成、关注时间效益。
-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非常讲究“课文研读”;十分重视教学思路;关键在于课堂活动;时时关注“能力训练”;精心考虑“积累丰富”
- 高效课堂的“五有”:有集体训练;有语言训练;有技能训练;有动笔训练;有当堂训练。
- “改变陈旧或时髦的技能弱点”的“八変”:变“教学课文”为“利用课文”;变“轻慢语言”为“着力学用”;变“泛谈感受”为“精读训练”;变“碎问碎答”为“实践活动”;变“思路不清”为“板块思路”;变“读过问过”为“积累丰富”;变“只读不写”为“读写结合”;变“平俗手法”为“高雅教学”。
- 优秀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技能需要突破的五个关口:第一关:高强的教材研读的本领;第二关: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学生丰富的课堂实践活动的能力;第三关:精于语言学用、技能训练和知识渗透的教学;第四关:胜任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的欣赏教学;第五关:克制教学中的一切碎问和碎答;回避平庸手法。
关于文体教学特点的研究实践,特别关注文学作品教学的特点与研究
中小学阶段文学作品的教学解读
- 要梳理、明确文学作品教学的基本任务
1.指导学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
2.指导学生了解诗歌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或主要表现方法。
3.在文学作品的朗读训练中感受、品味、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从而提高修养,涵养心灵,培养气质,养成高雅的艺术趣味。
4.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美的语言,品味美的语言,积累美的语言,学用美的语言,通过阅读欣赏的训练,提升能力,陶冶性情。
5.训练、指导学生感受形象,品味手法,体会艺术表现力,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6.进行语感训练,进行审美教育,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
7.在教学之中指导学生精细化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课文;落实对学生的朗读、概括、划分、品析、欣赏、阐释、评价等基本阅读能力的训练。
8.指导学生积累众多的文学常识;背读积累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或片段;积累一定数量的文学术语。
9.学习欣赏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10.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训练和提高语文教师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师要学会赏析文本,不管教学上能不能用得上。教师拥有了一定的欣赏水平,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知识的熏陶。
着力设计文学作品富有美感的课堂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