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个人,从出生到老去,在这个世界生活将近百年,是一次次博弈,一次次成长,也是一场恒久的修行。人活着,终身都在学习和教育,用学到的东西,应用于生活,也教育和启发他人,成就一生的自己。
阅读童话大王郑渊洁先生所写的《童话都不敢这么写》,里面汇集了郑先生多年的演讲内容,涉及最多的话题就是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要。郑先生也正如《童话都不敢这么写》一样,对孩子的教育,异于常人,独立特行,当然,也非常成功。
郑先生的儿子出生于1983年,他不让儿子叫爸爸,要直呼其名。儿子小学六年级毕业,郑先生就领回家里自己教育。儿子刚满十八岁决定一个人去非洲摄影,郑先生没有拒绝,因为十八岁之后,儿子就要自力更生,能决定自己的事情了。
这么小就退学,在八九十年代也不是没有。郑先生的女儿到了上学的年龄,他也对女儿说,你可以不上学。不过,郑先生的女儿是1999年才出生的,也算是新时代人物。但女儿喜欢上学,幼儿园上了两个月,只是为了体验生活。郑先生从不会给女儿灌输超纲的知识,小学一年级入学时,只认识十个数字,普通加减都不会。所以女儿小学时成绩并不突出,到了中学才奋力直追,还成为学霸一样的人物。
郑先生是一位不按常理出牌的爸爸,偏偏就是这样的教育方式,取得了成功,为什么呢?我们可以来看看郑先生的教育方式。
一、教育不是管理,教育是示范和引导
郑先生在书中多次提到,“教育不是管理,教育是示范和引导”。他认为,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身教。郑先生一直以来都在用这样的方式,教育他的孩子。
生活中很多家长一边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一边又当着孩子的面,玩游戏,看手机,从不看书,从不学习。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小,不懂事,采用的方式更多的是说教,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随着孩子渐渐成长,更容易助长孩子叛逆心理。
郑先生说:“作为父母,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郑先生教育孩子,向来以身作则,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
因不满学校教育的方式,郑先生在儿子小学毕业后,就领回家自己教育。他给儿子编撰有趣的教材,与儿子讨论电视上或书里各种不同的话题,在儿子面前写作,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儿子看着自己用一支笔将一穷二白的家变得富有。
为了让女儿养成做事认真、不达目标不罢休的习惯,郑先生决定带着女儿一起去拍摄一张主题为《不走回头路》的照片。他选择拍摄的地点是天安门前方,拍摄对象是天安门和一个禁止掉头的标志,而拍摄这张照片最好的位置,则是车子停在红绿灯前第二个车位。为了达到目的,他一次又一次地在天安门前兜圈子,把一箱油都快耗尽,才完成了拍摄任务。
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百句空言,不如一个行动,很多时候,语言不如行动有说服力。
二、孩子的道德品质、是非观念比考试分数重要
郑先生之所以要将儿子领回家自己教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儿子遇到不好的老师。
每次期末考试,儿子的班主任会向全班同学漏题,要求学生背诵正确答案,他们班学生的成绩好,班主任与其他老师的竞争就会胜出。儿子认为这个事情不对,但是他又想参加考试,就告诉郑先生,郑先生第一时间教育孩子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但是和儿子商量的方法不是揭发老师,而是考60分。
郑先生认为,孩子的道德品质、是非观念,比考试分数重要。
对于学生来说,考试不及格很容易,考及格以上分数也很容易,哪怕考100分也容易,恰恰考60分,却有难度。以这样的方式,既能让孩子通过考试,又用另类的方法对抗老师的不正当行为,还不会影响孩子在学校的正常学习。
陶行知说:“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这个社会,道德败坏、是非不分的人,人人唾弃。
三、让孩子与优秀的人相处
郑先生说:“孩子出生,谁与他相处最多,那人就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榜样,孩子会膜拜他模仿他。所以多让家族最优秀的人与孩子相处。”
与优秀的人相处,其实也就是言传身教的一个好方法。优秀的人,会通过日常的言行举止,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郑先生还说,榜样大多不是同龄人,如果孩子一直与同龄人玩,多数不会有大出息。这里,我理解的同龄人是很普通的同龄人,本身没有突出的优点。万一这些同龄人还有一些不良习惯,很容易在孩子中传染。
很多年前,我姐姐第一次带两个女儿回娘家,哥哥也有三个孩子,孩子一多,更加不好管教。一个月的相处,两家的孩子将各自的好习惯、坏习惯都学了个遍。姐姐一家回去以后,有一天与我说,为了纠正孩子在娘家学的坏毛病,花了不少心思。
唐太宗麾下的宰相魏徵言:“立身成败,在于所染。”其意指一个人的成败,与身边的人有关。生活中,我们向来都喜欢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玩。所以判断一个人到底好不好,看看那个人的朋友圈,大概能评估出结果。
人生亦如下棋,与高手下棋,进步很快,与同等水平的人下棋,多是原地踏步。所以想让孩子变得优秀,多让孩子与优秀的人相处。
四、留住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几年,人工智能机器人已经开始取代某些领域的工人,未来社会,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下岗,工作越来越难找。我们要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威胁,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从何而来?与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有关。
郑先生在《童话都不敢这么写》中写道:“我们的一些爸爸妈妈教育孩子时把重点放在让孩子获得什么上。其实,有时留住什么对孩子更重要,比如留住孩子的好奇心。有了知识,再保有好奇心,孩子长大就能进行创造性劳动了。知识丰富,但没有好奇心和想象力,只能一辈子给你从事的领域的权威打工。”
当今社会,我们很多人都在给某个领域的权威打工,从事的工作大部分都属于重复性的、枯燥的,与创造性完全不沾边。
21世纪,时代不同,教育的方式也要有所改变。知识是死物,成绩是死物,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进步。我们新时代的栋梁之才,更需要保有一颗好奇的心和丰富的想象力。
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要从小开始,鼓励孩子提问,鼓励孩子质疑,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养成爱思考,勤探索的好习惯。
五、发现孩子的长处
郑先生认为:“教育孩子最正确的方法是,发现孩子身上的长处,告诉他,你什么地方行。最错误的方法是,发现孩子身上的短处,告诉他你什么地方不行。”
人是情感动物,都喜欢被认可和被欣赏。尤其是孩子,心智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差,他们喜欢被鼓励,从中获得自信。长处会让人获得赞美,可以为他们提供强大的动力,而短处常常收获批评,会令人自卑。
其实,长处和短处常常是相对的,正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短处未必都不好。
“真正高级的竞争手法,却是以己之短克彼之长,拿自己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较量,往往能出奇制胜。”一个人的短处,有时候也会成为致胜的法宝,不要轻易去否定自己。
《童话都不敢这么写》中有一个很励志的故事,我觉得用在这里很合适。
郑先生和弟弟喜欢信鸽,他们训练的信鸽在中国比较有知名度。有一年,一只腿有残疾的信鸽出生在郑先生的鸽舍。鸟类飞行时要将腿收回到腹部下,才能在起飞后保证速度。这只信鸽缺了一条腿,就代表没有了价值。郑氏兄弟决定将这只信鸽送去参加一千公里超长距离竞翔大赛,以这样的方式,放它自由。然而这只瘸鸽却获得了冠军,郑先生都不知道它怎么飞回来的。
一千公里,对于正常的信鸽,都未必能够找到回来的路。而瘸鸽,因为本身没有了一条腿,它的意志和耐力更强,我认为这是它胜出的主要原因。瘸鸽用生命证明给我们看:它行。缺了一条腿,有着明显的缺陷,可不就是短处,可不就是以己之短克彼之长。
所以在面对孩子的短处的时候,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千万不要和孩子说这不行,那不行,对孩子既是一种打击,也是对短处的全盘否定。
六、成为合格的父母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想最本质的莫过于父母首先要成为合格的父母。
怎样的父母才算合格?郑先生认为:“不管您的孩子遇到任何事,如果孩子会在第一时间告诉父母,你就是合格的爸爸妈妈。否则就不是。”
至于如何做到让孩子第一时间告知,我觉得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
郑先生为何不让孩子叫自己爸爸?他觉得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爸爸和孩子也是平等的关系,就让孩子直呼其名。因为平等,孩子更愿意向父母表达意愿,有问题能够及时沟通,解决孩子遇到的问题,解决父母孩子之间的冲突。而平等,就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
另外,不要当着外人的面训斥和打骂孩子,这也是尊重孩子的一种方式。孩子都有自尊心,他们也要面子,回过头去私下里好好说,要比当着外人的面前说教效果更好。
其实说得再多,教育的各种方法都不如言传身教。父母首先要有榜样的自觉,自我约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通过自身的行动去影响和引导孩子,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正确是非观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