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词人,在他们所生活的年代,首先是个政治家,然后,才比较可能成为后世的诗人、词人。他们的社会角色,让他们的作品更容易流传百世。
【原文】
江南春·波渺渺
宋·寇凖(zhun,准)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蘋(pin,颦)满汀洲人未归。
【白话译文】
烟波渺渺,垂柳依依,芳草萋萋蔓延至天际,远处斜横着几间茅屋,在夕阳余辉的映照中又飞舞着片片杏花。江南的春天已经过去,离人愁思萦绕;汀州长满了蘋花,心上人还未归来。
【鉴赏】
(1)一个孤独的女人
一个孤独的女人,眺望着远处孤独的景致;春去春来,等的人依旧没有归来;连汀州都长满了蘋花,不知“她”还有多少年华在等待中消逝?
(2)孤寂的人,看孤寂的景
词所描摹的景很孤寂,观景的人既孤寂又幽怨。全词皆为平常色,为何词中人看到满目孤寂?因为“她”思人,人不归。
(3)景中情,景中怨
“江南春”,比喻大好的年华。
“江南春尽离肠断”美好的春天都在离愁别绪里度过。春天,是别人热闹美丽的春天,但也是“我”美丽而黯淡的韶华。
“蘋花”,古有赠心上人蘋花之举。
“蘋满汀洲人未归”,日子又过了许久,而你还没回来。“我”从春来等到春去,蘋花无法送出,依旧孤身一人。
(4)孤独的景衬孤寂的情
这是一个动态而孤独的景致。
烟波在动,柳条儿在动,甚至芳草都在动,更不用说逐渐西斜的太阳和飘落的杏花。这是词中人每日看着的景象吧?
但是,柳条不是一日繁茂起来的,芳草不是一日就变远的,杏花不是一日就能挂满枝头然后随风飞舞的,蘋花也不是一日就能长满汀州的––时间线在等待中被一日一日地拉长,春天一日一日被耗尽。
河流般流动的景致与时间,衬出了孤寂的情。
(5)寄忠心于闺怨
“皇帝,我有才华,何时让我重回庙堂?”
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评此词云:“观此语意,疑若优柔无断者;至其端委庙堂,决澶渊之策,其气锐然,奋仁者之勇,全与此诗意不相类。”
寇凖把自己的失落、期盼朝廷召唤,隐在闺中女子渴盼送出蘋花的闺怨、孤寂中。
寇凖(寇准),曾两度被罢相,宦海浮沉,最后贬雷州司户参军,卒于贬所,空余满腔热血与满腹才华。
蘋花,在此比喻寇凖的热血与才华。
心上人,比喻皇帝、庙堂。
寇凖一直在苦苦等待皇帝召唤,盼回归政治中心,以施展才华与抱负,所以如闺中女子思人归一样的孤寂。
南宋胡仔在品评这首词的时候,感到不可思议,因为寇凖在他的心目中一直是个硬汉。一个硬汉,竟写出满目孤寂的闺怨,寇凖的孤寂,可窥一斑,寇凖的忠心,无需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