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翻开这本书就被作者的一个观点触动:看一本书,只要有一点能触动你,就够了。你可以这个时候停下来,放下这本书,去思考,去行动。一本书能让自己有一个改变就超值了,不用想着一定要把书考完。
正因为这点触动让我忍不住继续往下看,用作者费思路记录下触动自己的一些点,带到生活当中去,让自己有所改变,把读书变为用书。
一,任务心态,身心分裂
作者讲到我们正在做的“打卡”这件事。最开始我们打卡都是为了督促自己更好的学习运动或者完成其他目标。到后面有些依然保持最初的动机,有些动作却变形了。让打卡这件事占了主导地位,不再是打卡为了学习,而是学习为了打卡,运动为了打卡。表面上看,做的事没什么不同,但心态不同,导致的结果也完全不同。
当为了打卡而学习,我们心就不再最开始的学习上,而在期待着自己完成任务上,也就是作者说的,任务心态,身心分裂。
怎么办?并不是要放弃打卡,因为有时候打卡确实能督促我们。作者给出两个方法,第一是用就记录代替打卡,也是打卡,但是叫法不同,心态不同。我觉得更像是对自己的一种承诺,对自己说到做到,也会很有成就感。第二就是,只设下限,不设上限。设置一个比较容易完成下限,比如每天跳绳50个,写字100个。非常容易完成,但又可以引导出自己的兴趣,因为下限已经完成,没有任务心态,可以沉浸到做的事情里面去。
二,深度学习&浅学习
作为列出的深度学习的三个步骤:
获取高质量的知识:我们其实知道哪些是高质量的知识,只是它们需要更投入更专注,而且相对浅知识,显得枯燥,只有深入学习进去了才会发现它的趣味无穷。
深度缝接新知识:将所学知识与其他事物串联,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举一反三,并能运用。就像我们写读书笔记,把从书上获取的再用自己的文字提炼出来。
输出成果去教授:这步是最难也是最有效的。要讲出来首先自己得理解透彻,要让别人明白你讲的,得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也需要很好的沟通表达能力。
三,拉伸区
"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
很多时候我们缺乏耐心是因为看不到事物的全局,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所以犹豫,回头甚至过早放弃。就像我们都知道复利的威力很大,但是它在前面很长一段时间增长是非常缓慢的。先理性认识到这一点,会让我们耐心大大提升。
另外遵从循序渐进,有时候我们一焦虑或者被身边其他厉害的人刺激到,就直接从舒适区跨越到困难区,结果三两天就偃旗息鼓。这中间还有个拉伸区,它让我们一点一点从舒适区的边缘走出,一步一步进步。感觉很像自己这几天练习的瑜伽,瑜伽很多动作都是拉伸,会感觉到痛和累,但不是那种难以忍受的,反而练习完会很放松,感觉身体又打开一些。不要用暴力的方式对待身体,也不用暴力的方式做事,因为不会持久。
四,你的坏情绪,源于视角单一
同一个物体,相机从不同角度能拍出完全不同的照片,而且以我自己拍照片的经验来看,就算从同一个角度,不同焦距,框进你相机里的画面也不同。其实这个道理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课本里画杨桃就是这样。
发生一件通常意义上觉得不好的事,就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这个时候把“相框”放大一点儿,可以告诉自己幸好是小伤,因为本可能发生更大的意外。之前从朋友那儿也学到一个小方法,可以随时锻炼我们从多角度看事物的习惯,就是每当发生一件大家认为的坏事,都想出这件事三个好的方面。一是让自己从坏情绪里抽离出来,二是长期下来就会慢慢养成多角度看事物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