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诗作对,重在有用。】
从蒙馆出来不久,苏序为幼子苏洵找了一个能讲书的史先生。苏洵听说后高兴的问:“是不是要讲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苏序摸着他的头,盯着他赞许地说:“你想学这个,有出息!”
史先生银须白发,经常拄一根鸟头拐杖,看起来就像个有学问的人。
苏洵第一天去上学,以为父亲给自己找了个好先生,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后来他发现,史先生根本就不会讲什么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而是天天讲吟诗作赋的声律属对。
过了一段时间,苏洵感到很失望。有一天上课的时候就站起来问先生:“这些东西学来有啥用?”
先生得意地回答说:“用场大了去了。科举考试就是以诗赋取士,学好诗赋才能通过参加科举不试入仕。要学诗赋必先学声律属对,岂能说没啥用处。”
苏洵听后想了一下,嘴已一撇回答说:“这样的官,没本事,做不好,我才不做呢!”
史先生还有点教学经验,便赞许苏洵有志气。赞许完接着说:“先学好诗赋再学做官的本领,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本事也要一件一件的学嘛!”哄得苏洵连连点头称是。
拿着一本《声律启蒙》,史先生便讲了一年。先让大家读“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读熟练后就开始讲一字有平、上、去、入四声,又分平声、仄声,四声中除平声外,均为仄声。
接着讲韵律,诗赋押韵要照韵书上一东、二冬、三江等规定,不能混乱。
属对就是对对子,因诗赋均有对仗句子,上下联要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平仄要相对等。举例来说明后便让学生进行练习。
苏洵读书历来认真,特别善于联系实际,一下就想到先生门前的对联:诗书门第永,教育世泽长。中第四字第与泽都是仄声,便向史先生提出来。
史先生:“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律。”
苏洵:“我问的正好是第四个字。”
史先生:“记住还有一条,就是倒数第二个字不论平仄。”
一下子讲了这么多,弄得史先生接下来几天都没新知识讲了,只有让大家自习。这些学生都是些有钱人家的子弟,平日里游手好闲的贯了,吃喝玩乐样样精通,便在教室里活动开来:唱小调、斗蟋蟀,玩小鸟等,弄的声响很大。
史先生生气了:“还有没有个样子,有你们这样学习的吗?”
苏询闻声站起来回答:“我们是在实践中学习对对子,玩雀雀正好对斗虫虫。”
大家一起起哄,齐声大叫“对得好”。
这下可把史老先生气坏了:“小子尔敢发疯!”
史先生一时激动,口沫四溅,喷了老远。
苏洵见状,脱口而出:“先生竟洒水”。
这一语双关,又引起满堂大笑。
史先生觉得这样下去不好收场,眼睛一眯,脑子一转,便指着鸟头手权说:“鸟入風内,衔出害人虫方可为鳳。”你这么有本事,你来对下联。
苏洵顿时感到这种分析字形的对子很不好对,更令苏洵心里不舒服的是,先生天天让大家上自习,不讲新东西,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自己继续待下去已经没啥意思了。
于是站起来对曰:“人近岩边,踢开绊脚石能成仙。”
史先生听了大吃一惊,刚想说点什么。这时苏洵面对他深深的躹了一躬,转身就往外走,边走边说:“先生,我要走了,以后都不会再来你这里读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