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妈妈请隔壁邻居的大哥帮我们磨了一下菜刀。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小时候在村子里经常听到的吆喝声:磨菜刀……磨剪刀咯……,磨菜刀……磨剪刀咯……拉得很长而且非常有韵味儿的叫喊声,那声音隔三差五的就会由远及近,然后又由近及远的在村子里回响。
那时候能用这样闪悠悠的声调吆喝串村子的人,大家都非常热情友善地尊称他们叫某某“磨刀匠”,什么什么“匠”当时在乡下算得上是一种对手艺人的尊称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人还就把磨刀当成了一种不错的职业。所以那时候从乡下到城市几乎都会有“磨刀匠”。而如今这样悦耳的吆喝声我是再也没有听到过了。
“磨刀匠”们一般都是一根板凳抗肩上,然后再斜背着一个军用大挎包。经常看他们磨刀,发现包包里面装着他们必备的工具磨刀石,还有一张毛巾帕,偶尔还会看到有一个小瓶子或者小洋瓷碗,现在想想应该是装水用的。
刚开始的时候,一把菜刀一元,一把剪刀两元,一把斧子三元应该是他们最初收费的价钱,按理说那个时候他们就算是有钱的手艺人了,常言说天干五年饿不倒手艺人。小时候除了羡慕当干部的人外,就是羡慕手艺人了,除了“磨刀匠”,还有木匠、石匠、棉花匠、弹花匠……都是农村人羡慕敬佩的对象。
也不知道磨菜刀……磨剪刀……,磨菜刀……磨剪刀……这样的吆喝声何时在村子里越来越少了,后来在县城也遇到过这样的手艺人,而且还好几个,所以大家还会有选择性的挑一个手艺好一点的人磨菜刀。有一个新桥的大爷应该是我们家认准的好手艺了,基本上要磨刀的时候都找他。随着生活的好转,时代的变迁,磨刀的收费也有了变化,一把菜刀几乎在十元左右,不过还是挺好的,至少生活中需要这样的手艺人。但是也不知道啥原因,后来那位大爷的身影再也没见过,也从来没有听到过磨菜刀……磨剪刀咯……,磨菜刀……磨剪刀……的吆喝声了。
现在磨菜刀基本上就是自己将就着磨磨又或者请会磨刀的人磨一下。这不隔壁邻居大哥帮忙磨的菜刀明晃晃的,确实是锋利了很多,妈妈一直道谢邻居,大哥客气的说到都是举手之劳不用道谢。
随着岁月的流逝,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手艺不断地在更替。有时候难免有些怀念过去看到过的,听到过的许多事情,尤其是在乡下老家的那些人和事。也常常想起那句“磨刀不误砍柴工”。同时告诫和警醒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多学习,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