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自上世纪30年代开始引起国内外注意,经过解放后对良渚文化遗址的科学考古发现,距今5100年——4200年的新石器晚期,太湖流域存在过一个文化发展程度很高的人类社会,并因1936年首次在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镇发掘而冠名为良渚文化,良渚玉器是史前良渚人所创造的最杰出的人类遗产之一,从出土的良渚玉器分析,在当时无金属工具的社会条件下,制作的玉器之精、之美,确实令现代人感到震惊和不可思议。我们中华民族4000多年前就以其智慧和勤劳,创造出灿烂的文化。现就美术史角度对良渚玉器进行探讨。
一、 良渚玉器图案的含义
浙江余杭反山良渚文化遗址12号墓出土的大玉琮、故宫博物馆收藏的大玉璜上雕刻的神像,应该是良渚玉器上雕刻完整的神像图案,这些图案是史前良渚人所崇拜的神,这是毫无疑问的。但神像表达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确切含义?由于缺乏文字资料和有说服力的佐证材料,一直是个迷。从良渚玉器的器形、刻画的图案内容分析,并结合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和地理环境条件,一个基本的轮廓是:首先,完整神像直观表现的是一个仰卧正在生育的女人像,头发平铺成发散状,双手捧双乳,肚子隆起,双腿弯曲分叉,阴户拉张。可见史前良渚人崇拜的是生殖女性。世界各地从上古至今,人类崇拜女性、崇拜生殖是普遍现象,女性和生殖是人类繁衍、发展和强盛的根本源泉,也是上古人类缺乏生理知识时期最感到神秘的自然现象,因此,史前良渚人女性和生殖崇拜在没有特殊环境和特殊事件发生的情况下,是必然的。
其次,对神人进一步观察,神人身体各部分特征又是固定化和程式化的,特别是双乳至阴户这一块,在大部分良渚玉器上被单独雕刻,象一张兽脸。许多人认为是神兽,完整神像是神人骑在神兽上。这样理解,良渚文化就分别存在人和兽两个神,这既与完整神像的意思表达不符,又与在一个文化范畴下原始自然宗教的单一主崇拜对象相矛盾。根据目前良渚文化遗址考古发现,古良渚先民居住相对密集,以种植稻米为主要食物,社会进化到了较高阶段,一般的动物已不具有神秘感,只对无法理解的现象感到神秘,如能飞到天上的鸟类等。出土良渚玉器中的“山形器”,雕刻鸟的正面像,在平面上表达鸟的双眼、鼻和嘴,图案与完整神像表达的双乳、肚子和阴户一致,“山”字两侧的两竖是鸟翅,翅上端羽毛清楚明了,“山”字中间一竖上浮雕一绺羽毛,表示该鸟后脑上长一绺羽毛。由“山形器”所确切刻画鸟的形象推论,良渚玉器的完整神像上,神人的双乳至阴户部分,也正是神鸟正面象。在完整神像身上其他部位还有鸟的形象表现,如神人发射状的头发,雕刻成展翅飞翔的大鸟形。每个乳房的细刻纹,又刻画成嘴巴朝外,向上45度的小鸟形。在出土良渚玉器如玉璜、“冠形器”等上,还经常雕刻两只向上飞动的小鸟。另外,上海市青浦县福泉山还出土单独雕刻的良渚鸟形器等。
完整神像表现的神人与神鸟之间关系,形式上成为人中套鸟,鸟在人中图案,但史前良渚人究竟崇拜神人还是神鸟,或者都是崇拜对象?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原始人类思维方式和艺术心理角度去认识,才能从内在思维规律上把握外在的物化形式。
1、史前良渚人认为人和鸟是一样生育的。古人把鸟类和人类生育过程混淆,以为人类生育也象鸟一样,有个先怀蛋过程,但人怀的蛋不下出来。从良渚玉器图案看,女人怀的蛋最初在双乳,并且是雏鸟形,然后经由肚子再生育,这也为古人解释了生双胎或三胎现象。由于女人生育的困难,古人又想象阴户里有牙,蛋壳破碎,所以人类的生育不下蛋,但胎胞里残留的钙状物被古人理所当然地理解为嚼碎的蛋壳。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也有人鸟生育混为一谈的记载,典型的如《诗商颂 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反映古代商族的祖先契是其母吞食玄鸟蛋而生,并以玄鸟作为氏族图腾。其他有关上古人卵生的记载和传说很多(可参见龚维英:《我国上古“卵生文化”的探索》),史前良渚文化属于“卵生文化”,良渚玉器就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最有说服力的史前遗存物。
2、神人是鸟的化身。鸟在天际从容往返的能力,自然会引起憧憬飞天的古人崇拜,鸟就成为史前良渚人心目中的神秘动物,成了神的化身。同时史前人类又必然探索自身从哪里来,追溯上去,源头肯定是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又是怎么来的,根据原始人类对人鸟生育相通的理解,这个最初繁衍人类的女人就是鸟生的,而且具有许多鸟的内在和外部特征,史前良渚人为了阐述和表达自己创造的神话,就刻意在神人身上表现了鸟的外部特征,当然,当时肯定还有许多关于神人的说法,只是我们今天无法知道罢了。这就是良渚玉器中神人和神鸟雕刻成为重叠、合二为一统一体的史前理念。
二、 良渚玉器器型探讨
良渚玉器分为两大类:一是祭器,二是挂饰件。
祭器有玉璧,玉琮,玉柱等。
挂饰件有玉璜,冠形器,山形器,锥形器,琮管,玉环,玉镯,动物挂饰等。
1、玉璧和玉琮是良渚玉器中最重要的祭器,根据古文献记载:“苍璧礼天,黄琮礼地”,应该符合良渚玉璧和玉琮的真实祭祀用途,中国古人“天圆地方”说在玉璧和玉琮上得到完整体现。但史前先民们对天地宇宙的联想和想象远比我们知道的丰富得多,良渚玉璧和玉琮已经传递给我们更多史前良渚人对天地一些看法的信息,这不是主观臆想,而是史前良渚人探索天地宇宙的物化反映。如他们对天的看法,象玉璧所刻,肯定不是一块严严实实的大圆盘,天上生活着某种神,与地面有着某种沟通,所以在代表天的玉璧中间有个空圆,表示天地间的通道,以供神天地间往返。
玉琮的结构解释较为复杂,既然玉琮作为礼地的祭器,就是地形的象征,起着以小替大的作用,小小玉琮是史前良渚人用来代表人们生存全部空间的器物。只有象史前良渚人一样,想象把自己置身于这个空间之中,也就是玉琮里面去思考,才能合理解释良渚先民制作玉琮的本意。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人们极目远眺,看到的地平线是一条直线,略带弧形,以为那就是地边,而绕周远眺,看到的是连绵不断的地平线,组成一个大圆,于是认为他们生存在一片圆土地上。但他们又无法解释四面几乎接近直线的地平线是如何衔接的,于是就想象在看不到的地平线尽头,是直角连接的,整体形成方形,在四角上空有会飞的神守侯,按照这个想象,就创造出表示立体生存环境外方内圆的琮。另外被国外学者称为“曼陀罗”的古代绘画艺术,东西方都有,其圆中套方,方中套圆的表现形式,与良渚玉琮惊人相似,这种巧合正是人类无差异地对宇宙本质所作最深刻的描述和阐述。
2、良渚玉器挂饰件较多,其用途有三:神佑、美观、等级象征。
从器型看,几乎都与史前良渚人崇拜的神人神鸟图腾有关:
玉璜表现展翅的大鸟。
冠形器表现半展翅的鸟。
山形器表现未展翅的鸟。
锥形器表示鸟羽或神人的头发。
玉坠表示神人的肚子(蛋囊)或神鸟的鼻子。
史前良渚人看来,玉石是具有灵性的,只要雕刻上他们所崇拜的神像上某个部位,就会有神效,能驱邪消灾,通灵通神。即使在今天的现代社会里,这种概念依然根深蒂固,普遍存在。
三、 良渚玉器反映的宗教和社会状况
张光直先生在《美术、神话和祭祀》一书中讲过一段非常精辟的话:“古代,任何人都可借助巫的帮助与天相通。自天地交通断绝之后,只有控制着沟通手段的人,才握有统治的知识,即权力。于是,巫便成了每个宫廷中必不可少的成员。事实上,研究古代中国的学者都认为:帝王自己就是众巫的首领。”良渚玉器的制作,须经过采矿、运输、开料、打磨、雕刻、抛光等工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生产组织,史前良渚时期按照统一的图案,规范的器形雕刻表现对神崇拜的玉器,说明史前良渚人在太湖流域范围内具有一致的自然宗教信仰,同步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可能存在过一个类似古代方国的组织形式,方国内有众多氏族,他们又是相对独立的,氏族首领通过自然宗教崇拜取得权威和权力。为了巩固和扩大自己的统治,必然追求祭祀活动形式上的隆重。如发掘的良渚文化祭坛遗址,是耗费大量人力用土堆造起来的,为神圣的祭祀活动造势。祭器的完美当然也成为氏族首领追求目标,从出土的良渚玉器看,选材之讲究,雕刻之精美,图形之繁复,想象之丰富,远远超过当时生产力水平,有的玉器图案雕刻的线条间隙,仅有两丝,令现代人叹为观止。
良渚玉器的精工细雕,超负荷地耗费当时大量人力,减弱整个社会抵御自然灾害和外敌侵犯的能力,当遇到大的自然灾害或强敌入侵,遭受毁灭性打击可能性较大,这可能就是良渚文化在历史上突然消失的根本原因,当然还得等待进一步的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