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慧敏从吃饭一直聊到现在,在听她分享她和他的许多故事。我佩服,其实也羡慕。刘若英说“我敢在你怀里孤独”。记得当时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是那样感同身受,甚至觉得书里面所有关于独处这件事情的见解和经历简直就是我的写照。长这么大,什么都怕,怕分别,怕伤病,怕失去,唯一不害怕的,就是独处。小学四年级开始承担了家里面几乎除了洗衣服和炒菜以外的所有家务,每天放学回家去田里摘菜,有时候满满当当一大篮子甚至提不回来,就是为了隔天不用再去,常常要摸着黑回家。可是等我做完饭喂完鸡鸭爸爸妈妈还是没有回来,我就是这样等了又等,等到他们都下班为止。最喜欢周末,不是因为可以不用上课,而是姐姐要回来了。妈妈总是在上班前交代一大堆事情,然后我们俩起床后第一件事一定是先分配好家务活,各自干完以后就可以安心的看电视玩耍。可是周末真的好短暂。后来到了高中,姐姐周末就很少回来了,要么就是回来一天半天,家里还是剩我一个。除了看书也没别的事情可以做了,没有小伙伴,没有手机更别提网络,唯一可以作伴的电视还常常因为有线的问题看不了。别人最喜欢的是暑假,可是一到暑假我就发愁,又要自己在家待两个月,一天见爸妈一次,山沟沟里除了吵的人心烦意乱的知了声以外什么声音都没有。一个人吃饭,看电视看书做家务,把中国地图反复拼了无数次以至于各省轮廓都烂熟于心,画了满墙的卡通人物,就这样度过了无数无聊又寂寞的等待爸妈下班的日子。那时候的我对于孤独这件事厌恶极了,想快点长大去看看外面的热闹世界。可是到了高中,如愿以偿的离家了,我却发现我已经习惯了孤独。还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去上课,一个人坐车回家。像苦行僧一样穿梭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和好多人一样。
到了现在,孤独于我而言,不是必须的,但是我很享受它,也感激那些一个人走过的日子,让我坚强,也让我勇敢。谁也没办法很好的去描述成长中那些微妙却又如影随形的情感变化,那些复杂的心理活动,那些不为人知的小情绪,但回头看看,才发现它们有多美妙,拥有它们才不觉“青春都喂了狗。”
刘若英在歌里唱到,喜欢的人不出现,出现的人不喜欢,有的爱犹豫不决,还在想他就离开。想过要将就一点,却发现将就好难,于是我学着乐观,过着孤单的日子……现在我还是一个人去图书馆,一个人上下课,一个人吃饭,我甚至越来越享受这样的生活。也许我真的有精神洁癖吧。不是没有想过尝试,也有好多情话想说给对的人听,好多情绪想跟他分享,想告诉他我所有关于未来的规划,想跟他说我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家。可是一辈子那么长,没有爱情的爱情、将就怎么会快乐呢。慧敏的故事很好听,可惜我没有酒。
一个普通到扔到人群里就找不到,还浑身上下充满自卑感的人,其实真的不知道自己在矫情什么。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有梦不觉人生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