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学习如何有效决策
阅读提炼
大部分日常决策是潜意识性过程,比通常认为的要复杂。
尽管世界上并没有最好的决策方式,但存在一些有效决策的普通规则。第一条是:
5.1 要认识到:(1)影响好决策的最大威胁是有害的情绪;(2)决策是一个两步流程(先了解后决定)
在了解过程中保持头脑极度开放,向可信的人请教。始终提醒自己,至少听一下某种相反的观点,永远都没有害处。
决策过程分两步:先选择作为决策基础的知识,既包括相关事实(“是什么”),也包括你对事实背后的因果机制的宏观理解;然后根据这些知识来确定行动计划(“怎么做”),这需要你反复权衡不同的可能性,以设想如何实现符合你愿望的目标。
你需要综合权衡直接结果、后续结果和再后续结果,而且做决定时不能只看到短期结果,还要看到长远结果。在提出疑问和探寻事实真相之前,永远不要看到一个选择就定下来,不管它看起来多么好。在过去,为了避免自己坠入这个陷阱,我习惯自问:我在了解相关情况吗?我已经掌握了决策所需的所有知识了吗?
与你知道的善于综合分析的人一起审视你的观点,总是会有帮助的。就算你觉得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已经很强了,这样做也能让你提高。对于一位可信者的观点,任何理智的人都应该心存自己可能犯错的敬畏去思考,而不应轻易拒绝。
为了把综合分析做好,你必须:(1)综合分析眼前的形势;(2)综合分析变化中的形势;(3)高效地综合考虑多个层级。
5.2 综合分析眼前的形势
a.你能做的最重要的决定之一是决定问谁。确保他们是可信的人,对情况的了解全面。
b.不要听到什么信什么。区分观点和事实。
c.所有东西都是放在眼前看更大。应该跳出去以看到全局,有时候可以过一段时间再做决定。
d.不要夸大新东西的好处。选择最好而不是最新是更聪明的做法。
e.不要过度分析细节。综合分析的时候始终要看到大局。需要知道从每一个“点”能得到多少知识,而不是高估其重要性。
5.3 综合分析变化中的形势
必须搜集、分析和识别不同类型的信息,我们把这一天的情况画下来,每种事件类型由一个字母表示,每个结果的好坏由其高度表示。
为了综合分析这一天,你必须根据类型(以字母代表)和质量(从低到高,越高越好)来将结果分类,这将需要对每一类总结出大体的评估。
遵守以下原则,你将提高成功的可能性。a.始终记住改善事物的速度和水平,以及两者的关系。注意事物的质量距离平均水平还有多远,以及其改善速度能否确保其在可接受的时间内超过平均水平。
你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东西需要以足够快的速度不断改善,超越平凡,走向卓越。
b.不必过于精确。理解“差不多”这一概念,使用粗略估计法。
c.谨记“80/20法则”,并明白关键性的“20%”是什么。“80/20法则”是指,你从20%的信息或努力中得到80%的价值。(同样,你可能需要花费80%的努力来获取最后20%的价值。)。
d.不要做完美主义者。做出一个决定时通常只有5—10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重要的是深入了解这些因素,而过了一定的临界点后,即使研究重要因素,所产生的边际收益也是有限的。
5.4 高效地综合考虑各个层次
你必须知道,为了合理决策你要考察哪个层次。我们总是从不同层次看事物,并在各个层次之间转换。例如你也许每天都在两个层次之间转换,一个是你的价值观,另一个是你为实现价值观做的事。要观察你在生活中这方面做得怎么样,可以注意你的谈话。我们在谈话时倾向于在不同层次之间转换。
a.用“基线以上”和“基线以下”来确定谈话位于哪一层。基线以上的谈话关注要点,基线以下的谈话关注分点。基线以上的谈话应当以井然有序的方式走向结论,只有在有必要说明某个要点的细节时才可走到基线以下。
b.谨记,决策需要在合理的层次做出,但也应在各层次之间保持一致。换言之,你需要不断联系和调和从不同层次搜集的数据,以对具体情况形成全面认识。
任何人都能通过学习来达到一定的程度。为了做好这一点,你有必要:
1.谨记任何问题都存在很多层次。
2.针对一个问题,明白你分析的是哪个层次。
3.有意识地在不同层次之间转换,而不是把问题视为一堆没有内在区别、可以随意考察的事实。
4.以下页图为模板把你的思考过程画成图。大致存在两种决策方式,一种以证据和逻辑为基础(来自较高层次的大脑),另一种以潜意识和情绪为基础(来自较低层次的动物性的大脑)。
5.5 综合分析现实、理解如何行动的最好工具是逻辑、理性和常识
5.6 根据预期价值计算做决策
把每个决策都视为一个押注,押对有一个概率,有相应的奖励;押错有一个概率,有相应的惩罚。会赢的决策通常是具有正向预期价值的决策。
为了帮你把预期价值计算做好,谨记:
a.不管你押对的概率已经有多大,提高你的押对概率始终有价值。
b.知道什么时候不要去押注,和知道什么注值得押同样重要。只在你最有信心会获得回报的时候押注,你的记录才会得到显著改善。
c.最好的选择是好处多于坏处的选择,不是毫无坏处的选择。有些人,发现一点问题就反对某件事,而不合理权衡所有的优缺点。他们通常不善于决策。
5.7 比较更多信息带来的价值和不做决定造成的成本,决定优先顺序
有的决定最好在获得更多信息后做出,有的决定最好立即做出。你要比较搜集更多信息带来的边际收益和暂时不做决定造成的边际成本。善于合理排序的人理解以下几点:
a.先把你的“必做之事”做完,再做你的“想做之事”。区分你的“必做之事”和“想做之事”,不要错误地把任何“想做之事”排到最前面。
b.你很可能没有时间处理不重要的事,那最好将它留着,以免自己没有时间处理重要的事。
c.不要把概率当作可能性。万事皆有可能,重要的是概率。你必须考虑每个因素的发生概率,然后进行排序。能够准确区分概率和可能性的人通常善于“务实思考”。
5.8 简化
撇掉无关细节,让重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呈现出来。
5.9 使用原则
使用原则既能简化也能改善你的决策。
要明白几乎所有“眼前的情况”都是“类似情境的再现”,要识别“类似情境”是什么,然后应用经深思熟虑得出的原则来应对。
把这做好的诀窍是:
(1)让你的思维慢下来,以注意到你正在引用的决策标准。
(2)把这个标准作为一项原则写下来。
(3)当结果出现时,评估结果,思考标准,并在下一个“类似情境”出现之前改进标准。
识别每一件事,然后选择对其适用的原则,会变得像在玩游戏一样,所以这样做既是很有用的,也是很有趣的,当然也可能具有挑战性。
当眼前的情况里包含一些“类似情境的再现”时,你必须权衡不同的原则,运用“意境地图”来思考对遇到的不同类型情况如何处理。
5.10 对你的决策进行可信度加权
和高度可信、愿意表达深思熟虑的分歧的人交流,一直都能深化我对问题的理解,改进我的决策质量。
必须避免以下常见失误:(1)不合逻辑地高估自己的可信度;(2)不区分可信度不同的人。
有原则的、可信度加权的决策方式:产生分歧时,首先看看你们能不能就决策原则达成一致。进行讨论时,先分析不同原则背后理由的优劣。如果能就决策原则达成一致,就把原则应用于眼前的问题,得出一个人人赞同的结论。如果对决策原则有分歧,可以通过比较彼此的可信度来努力解决分歧。
5.11 把你的原则转换成算法,让计算机和你一起决策
通过这么做,很多时候,你将能检验原则在应用于过去的情况和各种不同的情况时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能帮助你改进原则。
世界上最好的决策者是这样的人:拥有理性、想象力和毅力,知道自己看重什么、想要什么,同时也利用计算机、算法和博弈论。
5.12 在深刻理解人工智能之前不要过度信赖它
【下一步行动】
1、多和高度可信、愿意表达深思熟虑的分歧的人交流;
2、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意识地识别每一件事,然后选择对其适用的原则;
3、先做完你的“必做之事”,再做你的“想做之事”。这个是我目前必须刻意去练习和改进的。
每日一句
计算机无法告诉你,与亲人共处时间和工作时间的相对价值如何,如何达成最优的时间分配组合,使两种活动的边际效用都达到最大。只有你知道你最看重什么,你愿意与谁共度人生,你想要什么样的环境,只有你能最终做出最好的决定,尽最大可能实现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