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0日上午,五年级语文组高老师执教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下午,语文组全体教师进行了评课活动。全体教师高度重视此次活动,使听评课活动落到实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充分展示了我校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课堂风采。【定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的是:作者在八九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则说:“糟糕透了”。后来作者又写了很多作品,每次母亲都说:“精彩极了”,父亲说:“糟糕透了”。最后,作者终于明白了,不管是母亲的“精彩极了”,还是父亲的“糟糕透了”,都是对自己深深的爱。【定稿】
《新课程标准》要求:识字教学,要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在识字教学的环节,高老师引导学生们结合生活实践认知词语。一位同学读到“腼腆”这个词语时,忽然卡壳了,原来他预习时没有注意这个词,不会读。高老师马上引导其他同学,为他纠正。学生掌握了字音后,高老师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说:“这个词语是羞涩,难为情的意思。”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们不但掌握字音,而且掌握了词语的意思。有的同学不认识“歧路”这个词,高老师引用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让学生意识到歧路是,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岔路。学生不但理解了字音字义,同时也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完结一】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引导,高老师的引导像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课上,高老师引导学生们思考:“文章讲了什么故事?”学生马上将自己的目光盯在课本上,希望立刻能得出一个答案。等待了一会儿,高老师发现部分同学面露难色,知道学生们已经遭遇了概括文章的难题。她及时提醒学生回顾,概括文章内容的注意事项。学生们恍然大悟,先后发言:要注意起因,经过和结果。学生经过这两次引导后,重新带着思维工具去思考问题,很快整理好了答案。【完结二】
小学语文“1+X”课堂是我校正在积极探索的教学模式,是在以小学语文学科课本为主的基础上融入语相关文课外阅读、综合实践、信息技术等元素,让多领域的知识碰撞。这不仅能让学生融会贯通,更能有效地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这节课的设计中,高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课外拓展,她通过《养个孩子的工作量》这篇文章,让学生理解了父母养孩子的辛苦。又通过《荷叶母亲》这篇文章,让学生明白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面,又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思考。
课后,董校长参加了语文组的评课活动。在高主任的主持下,语文组的老师们对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和教学活动的实施和落实进行了讨论。老师们从多角度对这堂课做了点评。
余映潮老师在《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中说到:提高教学效率,钻研教学细节的优美设计,需要我们提高两个方面的重要技能。一是研读教材的技能。能高质量地提炼、整合教材中的教育教学资源,以形成知识教育丰富、能力训练扎实的课堂教学方案。二是设计活动的技能。能设计生动、丰富、有一定力度的课堂训练活动,让学生在真正的课堂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积累知识、提升能力。
高老师专心研读教材,精心设计和组织了本堂课的教学活动。她针对自己要解决的3个课堂问题,设计了3组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成功解决了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默读课文,想象父亲和母亲对巴迪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高老师,课前精心准备了学案,学生们一边读书,一边完成学案中的表格,迅速理清了思路。
第二个问题是,巴迪长大后,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高老师根据这个问题,举行一个现场采访活动“采访作家巴德”。老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长大后的巴德,每个人都是国际知名的编剧和作家,长大后的自己,会如何评价父母这两种不同形式的爱。学生们,在活动中,马上转换了个人角色,开始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两种关爱的形式。有的学生说,母亲的鼓励让自己感觉温暖;有的学生说,父亲的批评让自己清醒;有的学生说,自己在两种爱的鼓舞下,才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第三个问题是,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如何看待巴蒂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有的学生讲述,自己有一道题,爸爸妈妈分别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讲解,后来自己才明白原来爸爸和妈妈都是正确的。很多学生陆续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讲述自己对父母关爱的理解。
王崧舟老师在《不为点缀而为自省》一文中写道: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得有“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具体来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高老师在讲解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她侧重引导学生品读句子,讲出了语文的味道。文章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学生们经过讨论和交流,意识到作者通过使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使用了“兴奋”“多美”“精彩”“赞扬声”等词语让读者感受到了母亲对自己的认可。在解读“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这一段文字时,高老师又引导学生们思考,最后学生们明白可以通过时间词,表达自己内心的期待。高老师在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中,讲出了语文的味道。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高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能真正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读书,为学生搭建一个个生生、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平台,让学生在一种平等、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大胆地交流各自的阅读感悟。在概括文章内容时,学生彼此之间互相阐述,互相倾听,在与别人的思想碰撞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感悟,从而使模糊的感悟走向清晰,浅显的感悟走向深刻,片面的感悟走向全面,错误的走向正确。在分享自己对父母关爱的理解时,学生们不断地接纳别人的独特感悟和体验,不断地扩大自己原来的视界,最后又回到自身,加深了对两种爱的理解。
教研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是教学的关键模式。学校组织教师进行教研活动的过程当中,能够让教师相互沟通交流,借鉴他人优秀的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为学生带来更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学校,将坚持进行听评课活动,不断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