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真说:“我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听完李士军老师讲解的《慈母情深》,对母爱的理解愈发深刻。
《慈母情深》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作者在小说中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2020年11月3日上午,五年级语文组李士军老师执教了《慈母情深》一课。下午,语文组全体教师进行了评课活动。全体教师高度重视此次活动,使听评课活动落到实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充分展示了我校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课堂风采。
李老师能精准把握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识字环节,一位学生读“衣兜”时出现了错误,李老师并不急于说出答案,而是引导其他学生先帮助订正。另外一位学生起立,说出了正确读音。李老师没有让先前那位出错的学生坐下,而是让他再读3遍。这样既解决了这位学生的读音难题,同时又有效夯实了他的基础知识,课下学生们遇到了问题,也有了向同学请教的意识,可谓一举多得。【定稿】
李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考和理解。《新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李老师格外重视学生的感受和思考。他在讲解文章时,引导学生思考:文章讲解了一个什么事情?然后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
有的学生回答:“我”想买长篇小说。
有的学生回答:“我”想买长篇小说,妈妈帮我凑钱。
有的学生回答:“我”想买长篇小说,看见妈妈的辛苦,“我”买了罐头。后来得到了批评,妈妈再次凑钱,帮“我”买书。
李老师引导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回答中,不断思考文章的内容,不断深化自己的思考,不断优化自己的答案。直到学生的答案比较完整以后,李老师才进行总结:“我”想买书,妈妈两次凑钱,体现了慈母情深。【定稿】
李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新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李老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文章中有这样的句子: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后。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李老师问学生:文章中多次出现“七八十”。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七八十只灯泡。作者这样写,是不是在凑字数呢?他的目的是什么呢?
学生们开始注意到母亲的工作环境。七八十台破缝纫机,意味着环境小、乱。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意味着工人多、环境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思考母亲的工作环境恶劣,开始理解母亲挣钱辛苦,开始理解慈母情深。
语文名师王崧舟先生说:“ 学语文, 不但要留意课文写了什么, 更要思考课文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如果你能经常这样想, 你的语文能力就会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李老师就是这样,引导着学生在思考中,培养语文的能力。【定稿】
课后,董校长出席了语文组的评课活动。在高主任的主持下,语文组的老师们对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和教学活动的实施和落实进行了讨论。老师们从多角度对这堂课做了点评。【定稿】
李老师的课堂结构简洁精致。《慈母情深》这篇文章浅显易懂,故事性强。李老师没有利用故事情节这条线来展开、深入,而是巧妙地抓住“母爱“这条线,来引导学生体会感受。课前他引导学生处理基础知识,课中他始终围绕“课文中哪些地方令你印象深刻或深受感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感悟,感受母亲的胸怀,体会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与怀念。拓展训练时,他带着学生读冰心的《纸船》,读《橘子与毛衣》,让学生加深了对母爱的理解。
李老师结合教学实际,精准讲解语法知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关于语法和修辞知识,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
语文教学,当然不能仅仅停留在某一个字、某一个词的细节上,教师还要对文章中特别的句式予以关注和探究。在讲授《慈母情深》一课时,李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下面的句子: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儿疲竭的我熟悉的一双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李老师对于这段话的处理十分艺术:
首先,他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与众不同的地方。学生思考后回答:第一个特别之处是“我的母亲”用了三次,另外一个特别之处是“我的母亲”都置于句子最后。
然后,他再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写法的好处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母亲是一直弯着腰的,母亲的口罩是肮脏的,母亲的眼睛是疲竭的。
最后,李老师才说出这种句式叫做“倒装句”。梁晓声先生这样写,突出了母亲的辛苦,让人加深了慈母情深的理解。
李老师对描写的讲解十分到位。场景、细节描写是《慈母情深》这篇课文重要的知识点和训练点。学生通过阅读是很难深入地挖掘细节中隐藏的信息和情感的。李老师不断挖掘场景、细节描写的语言表达特点和效果,组织学生思考。
如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投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
李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四个“立刻”的叠加连用,使用了排比修辞,写出母亲十分急切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弯曲了背,头俯在缝纫机板上,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这些细节既写出了母亲的辛苦,也写出了“我”对母亲辛苦的理解。老师的讲解,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仿佛立一个破旧的工厂中,看见了一位正在拼命赚钱养家的母亲,眼睛里满是泪水。
王崧舟老师说:“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 必得有四大支柱的坚固支撑。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语文教师的人性, 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灵性, 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语文教师的活性, 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语文教师的诗性。李老师这堂课最精彩的是,他能随时迎接学生的每一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最后自己还要做出总结。这种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展示了李老师的卓越风采。
没有教研则没有好的教学方法,教研可以使教师相互借鉴、交流、促进,可以推动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将坚持进行语文教研活动,相信学校的教学质量会再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