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么学才能学好一门外语
我们应该怎么学才能学好一门外语?或者说,我们怎么学才能快速学好一门外语?这个问题,想必是许多正在学习外语的朋友正苦苦追寻而同时又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之一吧。
既然百思不得其解,或者说,既然短时间内难以找到这个问题的确切答案,那么,我们不妨暂时把它放下,外出走走,轻松轻松。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汉语热也在升温。许多外国人,也正如同我们痴迷地学习外语一样,也正在拼命地学习汉语。目前,在省会以上的中心城市的大型书店中,各类教授如何学习中文的书籍也越来越多。我们若是有空,何不前去看看,看看老外是怎么学习中文的。
当你站在这些学习中文的教科书前,或者,当你随手翻阅这些印刷精美的中文教科书时,你是否能真的确信,一个老外,仅凭这些中文教科书,就能学好中文呢?就能写得一手优美的中文?或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呢?
或许,不经意间,你可能会瞥见一套名称诸如“新概念中文”之类的中文教科书。当你大致浏览之后,你是否能相信,一个普通老外,仅凭着背诵这些教科书中的文章,就能写出一篇令中国大学教授都吃惊并为之动容的好文章呢?
此时,如果你能多看几眼你手中的中文教科书,你是不是心中已有了答案呢?如果你是性情中人,你会不会情不自禁,为上述的想法而哈哈大笑呢?
其实,一切神话都是浮云。
一种文明,一种文化,一种成熟的语言的博大精深,岂是几本教科书的内容所能了结。且不说普通大众,纵使史上有名的过目成诵之人,如三国时期的张松等,又留下了哪篇优美的文章呢?
从某种程度上说,优秀的语言教科书的主要目的与任务不过是引导我们入门而已。众所周知,在一门成熟的语言面前,从入门到登堂入室其实还是有相当的距离的。
关于读书写文章的方法,古人已告诉我们甚多,譬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譬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譬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譬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等。不管古人具体的读书方法如何,古人这里所说的书,应该是“原版书”,而不是教科书或什么速成手册之类的书吧?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礼记·中庸》上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这些都是流传上千年的关于学习的好方法,那么,我们从中又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记得心学大师王阳明先生曾说:“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这些话,这是不是在说,一切智慧,其实都在我们的心中呢?当代语言大师乔姆斯基也曾提出“普遍语法”的理论,那么,他的理论,是不是也在暗示,一切语言,其实也都在我们心中呢?如果你能同意上述看法,那么,当我们不知道如何学好一门外语时,其实,我们并非真正的不知道学好它的方法,只是,我们心中暂时还没有找到如何挖掘出它们的途径而已。
如果你能真的赞同这些,那么,站在这些精美的教科书前,你不妨想像一下,如果你是一个中文指导教师,面对你的外国学生,你该如何教导他们,或者你该如何告诉他们,他们应该怎么学,才能学好中文呢?
面对这一问题,我想,任何一个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对此问题,也就是说,对应该如何学好中文,都大致会有自己的独特而肯定答案。由于道理常常是相通的,由此展开,你心中的关于如何学好中文的方法与对策,岂不正是你自身苦苦寻觅的,百思不得其解的如何学好外语的答案吗?
似乎多少有点怪怪,但难道不是吗?
最后,总结强调一下。无论是先贤王阳明的心学,还是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这些高人似乎都在有意无意地提示我们,一切智慧都在我们心中,一切语言都在我们心中,一切答案也全都在我们心中。只是,常常,我们身在宝山而不知宝物何在?或者身怀宝物,而却又在到处苦苦寻宝。换句话说,我们通常似乎都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已。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是吗?如果要是有人真的这样问的话,我们是否也应加问一句: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