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周)1: 开学第一课,课件是借鉴,导语欠精练。要求讲明,重在执行。上课:严要求,细指导,盯学生。第一节只讲了字音,节奏和第一段补充翻译,字音读不准的板书强调,不记笔记的抓2个典型。
可改进:由学生总结易错点,开始找榜样,树典型,设底线;及时评价与反馈;抽查笔记,展示优秀笔记;
下一步工作:提问后默写,找语文组长,明确分工;
第一周2 :由于学校对午休守班政策的调整,我和班主任沟通时发生了点小误会;事已过,我们都没错,只是对政策解读不同而已,从我的角度来说,值得反思的事:应用咨询的语气表达自己的建议。
第二周:经过第一周的试探期后,缺作业、课前补作业的现象多起来。文言文背诵的速度也变慢了。一方面是因为上课内容比较集中,一直在学文言文,为了考试,笔记比较多,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不够。另一方面是我对违纪学生惩罚不严,相对于其他老师的惩罚来说,犯错站10分钟就坐下,看似科学,实际没有威力。
(反思:严格要求,主动与家长沟通,与学生谈心对话很有必要。想法:性格沉静的同学可在教室谈话,性格活泼调皮,违纪的要叫到办公室单独谈话、训导;对不负责任的组长要严管或调换。)
第一次习作,受他人影响,没有太多写前指导和范文示范,学生的习作质量不高。(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修改最好在讲评后当堂进行。
感动的事:第一次习作,周紫睿同学共改2遍,而且书写工整美观。先是课堂上我指出她的问题后,第二天她交了一份修改稿,修改稿有进步,但仍存在引用他人话语太多,客观叙述事件太少的问题;我说了自己的建议后,第二天,她又改了一遍。还给我写了一个小纸条反思自己的写作心理。此生学习积极主动,有上进心和表达欲,是个好苗子!
去年教过的学生朱同学,平时习作水平还可以,他的作文我批后打回让修改,他竟连续2天没改,在我批评后才补交,对语文的态度有所松懈。需敲打。
第三周:我上公开课《我爱这土地》,我自认为备课是花了功夫的,看了数十份教学设计,综合借鉴了5、6 个课件,按着第一单元的教学指导思想:“读诗——品诗——写诗”的思路设计的。备课熬了两次夜,但总体评价我还是不太满意。虽然大家说了不少优点,也提了不少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小组合作问题不宜多,要充分展开;内容拓展最好联系课外名著《艾青诗选》考点;前面预习之后应快节奏检测;课堂容量和深度不够;
反思:前几条有道理,后一条觉得和联系考点的教学一样,太功利化了。从实际教学效果来说 ,我可能还是太理想化了。以后我要低调,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在领导和同行眼里,学生考不出好成绩的话,公开课上得再好也是“花架子”,更何况上得还不是太好呢!少说话,多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