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2日 星期三
对话,似乎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情。可为什么,在故事疗愈中,还要单独提出对话呢?我们每天都在沟通说话,都在不停的对话,难道我们对话有问题吗?
刚看到标题的时候,这些疑问就一直在我的大脑中形成了一个对抗的小漩涡。所以读这一章的时候,我最开始的状态就是对抗,而后才开始从文字中找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在的意义,也才渐渐懂得,故事疗愈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这一章的全名为《内在对话》,内在两个字似乎已经给了我们对话的界限,是内在的不是外在的。但当我们认真读完这一章,我们会发现,这个对话不仅仅是内在的沟通,还需要外在的呈现和模拟。
看着里面的故事,我开始从故事想到了我自己。今天,我和一个朋友聊天,聊一个关于夫妻关系,以及教育子女的问题。这个问题说大不大,但说小不小,反正是天天都在影响我们和牵绊我们的主要内容。
他现在受困于和爱人的沟通,两个人的教育理念不同,对待孩子在学习上的反馈和反映也不相同,两个人也会因为孩子教育冷战或者互相生气。现在已经演变成不想沟通,用我们通俗的话讲就是要弃疗了。
面对这个事情,我本来想直接给方法,告诉他应该如何去做。但仔细思考后,我还是决定使用《内在对话》里面的方法,让他先思考思考,然后再通过对话挖掘内在更多的内容。于是,我给了他一把空椅子。
我让他带入到他爱人的角色,他的爱人是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在那一刻又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呢?讲述一通之后,换个椅子,变成他自己,给他发表内心真实想法的机会。他又开始了自己的理论输出,说了很多,也抨击了很多。
如此三轮之后,他自己都觉得词穷了。无论换哪个椅子,他都没有什么要说的内容了。然后在这个时候,我开始了提问沟通的方法,更多的挖掘故事中包含的韵律和意义。通过几个故事的引导和挖掘,我们找到了他们家庭没有规则的点。
其实继续还可以深挖出很多,但不能继续下去了,需要及时的停下来,在一个点上先开始改变,我们不是圣人,做不到在失败中找到成功的方法。但我们可以在成功中找到成功。所以,我们约定先从这个开始,尝试着坐下来正式的商量下家庭的规则问题。
如果是以往,我可能会使用我自以为是的主导方式,用我的思路和认知,去影响和改变来访者的想法。换句话说,我会以父母状态的姿态,直接要求他们去改变。可是通过这几本书的学习,我发现之前的方法并不是特别恰当。
很多时候,我们觉察问题都能做到。但觉察之后的行为和结果很难实现,根本的原因不是我们不自知,是我们没有行动力,为什么不能行动,是我们没有意识到为什么要去做。也就是说,我们对于事情的内驱力不足,只有我们自己真的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和紧急,我们才可能由内向外的想要改变和提升,这个力量是无法强制给予的。但这份力量,通过故事疗愈的引导和影响,就会从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中发生新的蜕变。
以下的内容,是我根据阅读本章内容,以及实际应用之后,再回看本章内容,梳理的本章的结构图,希望可以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