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下面这话的时候,我已经做好了挨喷的准备。
凡是不能赚钱或是让自己更具价值的事情,少做。所谓实干,不过是通过做事给自己或社会创造价值,而后自己收获相应的酬劳是理所应当的事。
一个教我投资的老师说得更狠——“多实干赚钱,少文字矫情”。他这么说,是因为赚钱是投资的正向反馈。若是“学”了半天投资,理论说起来一道道,结果账面却赤字岂不贻笑大方?他并不是批评文艺,文艺没有错,但打着“文艺”的旗号抱怨自己的“怀才不遇”而不反思自身错误怕是不对。
一个人越正确地认识到“钱力”(钱的力量),对自己的成长越有好处,否则到了一定阶段难免变得怨天尤人。然而我感觉身边真正对钱重视的朋友并不多,而赚钱是一个需要完成心理建设的事。特写此文,望有帮助。
01 正视自己对金钱的渴望
如果你直面自己,坚决承认自己内心对于金钱的渴望,那么在赚钱路上可能已经干掉了一半的对手。这并不是玩笑,因为世间有一大怪,不少人心里很诚实地渴望金钱,嘴上却总说着不要。
这矛盾的背后可能是这样的:在他们的逻辑里,赚钱=作恶,因为那些他们知道的能赚大钱的方法里,只有那些违法的他们能做到,其他的太难了……于是在他们的脑海里,“赚钱”和“作恶”甚至“道德低下”挂钩,事实上它们没有必然的联系。
有钱就是恶?若是你有这个观念可能这辈子钱和你都没什么关系。你圈子里没有那个朋友是跟你关系非常好而你又打从心里觉得他是恶人的吧?钱也一样,你觉得它不好,它不稀罕和你做朋友。
想明白也简单,就四个字——就钱论钱,钱本身是中性的,你用它做善便是善,用它作恶便是恶。换句话说,能够光明正大合法地赚钱,赚大钱是很有尊严的生活方式。
下面是心理建设时间,你需要给自己灌注一个观念,我最好先掉进钱堆里,再从钱堆里出来。大多数人在钱这件事上是颠倒的——年轻的时候明明喜欢钱却看不起钱,也就不愿意花时间精力打磨赚钱的能力,到老了还是没有钱,那时感觉痛苦不堪。
如果你能反过来——年轻时承认自己喜欢钱并且足够重视,要想赚钱,花时间精力打磨赚钱的能力,赚到足够多的钱。同时心里清楚钱只是一个中性的工具,那么老了因为钱足够多所以能够对钱“清高”一点,会很幸福。
02 真正有效的学习能赚钱
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单靠自己凭啥能赚钱甚至赚大钱呢?唯有正确的学习姿势能救你。
之所以要加一个“正确的”,是因为据我观察大多数人不学习,而热衷学习中的大多数人的学习姿势又是严重错误的,结果愿意学习又能学好的人寥寥……
错误的学习姿势我也经历过,为此我也困顿过——那时我个傻X天天都TM在看书,数量最多的时候3个月看了接近40本书,都是豆瓣高于7分以上的有助于成长的书籍,而且每本都有摘录和笔记。倒不是说没学到东西,只不过自己处于这样的状态:感觉了解了很多信息,高大上的名词(什么“第一性原理”之类)也知道不少,还产生了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幻觉),实际上个人提升却有限。
3个月过去后某一天里我恍然大悟,读书“数量”根本不是关键,“质量”才是关键,所谓“质量”就是读完之后是否对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变。一句话总结就是:
学不是为了学,而是为了用,用了会改变生活。
回过头再看,多少热衷学习的人学习只是为了学而不是用,最普遍的例子就是学英语,多少人把背单词当成学习英语的方式,背了很多的单词,却从来没有想过要用,导致英语水平一直上不去。怎么也应该用来听说读写,哪怕只会一个也好,其实哪怕是哑巴英语也是有用的,要是能看懂原版书,就打开了另一个世界。
自那时起,我对自己的学习提出了要求:绝不能让“学习”这个动作麻痹了自己,学到了一定要用,一定要反复践行。
现在,我对自己的学习提出了新要求:学习应该要让自己赚钱的能力提升,无论是直接效果还是间接效果。背后的道理很简单:
若是你很喜欢钱,又相信知识改变命运,花了很多时间“学习”,却没能赚到钱,更因此越学越焦虑,越学反而怀疑知识是否真的能改变命运,岂不苦哉?
学什么?如果是为了钱,那没有比投资离钱更近的了,若是工作有余力,建议多学习投资,到一定阶段你会发现生活和投资根本就是相通的,学习投资会改变你生活中的很多选择,从而彻底改变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