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百度,在百度百科中查找关于分层次教学的有关阐述: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其中重点强调了以下三点:①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 ②分层次 ③ 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也就是说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而后将其科学划分小组实施教学,以期达到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第一条建议中首先提出: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的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这其中提到“缺乏个别对待”,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揣摩。什么是“个别”对待?为什么要“个别”对待?“个别”对待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在文中,苏氏首先打了一个比喻,以一个7岁儿童提水的生活示例明确告诉我们,不同体能的儿童提水其结果是不一样的,如果非要他们做到同一水平,那么体质虚弱的儿童会因此失去信心和自尊。同样的道理,他说,“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这样各不相同的。”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识记的能力各有不同。在《致未来教师》一文中苏氏给我们讲述了阿辽沙的故事。一个小故事,却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阿辽沙的行为背后折射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性。生活中我们有千千万万个像阿辽沙生物老师一样的老师。因为阿辽沙缺失了自信,所以迷失了方向,失去了学习求知的兴趣,学习进步的的动力。其责任应该由谁来担当?如果这位老师能够冷静思考,能够认识到儿童的差异,能够换位思考,采取苏氏所说的“个别”对待,分层教学,个别的指导,还会出现故事中的阿辽沙吗?或许阿辽沙仍然会平凡一生,但绝不会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如此的莽撞的行为!文中的阿廖沙或许只有这样一次,但也或许会有更加荒唐的、怪异的行为。苏氏说,“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教育的技巧在哪里?作为教师,我们所面对的不仅仅是教材和教学大纲,更重要是“活生生的”人。教材和大纲相对来说是静止的,但人是活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教师也是。想把学生教活,首先教师要“活”着。“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苏氏说得很明白,教师的教学和教育技巧和艺术就是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苏氏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苏氏所说的教育核心与我们所说“立德树人”异曲同工,而不是将目光紧紧盯在“升学率”、“名牌”大学、“尖端”人才等耀眼的字眼上。这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这才是人类教育的目的所在。
苏氏一生为师,教育一生,思考一生,探索一生。他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不同学生不同对待应该是他一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努力实现人类教育的核心内容。如何实现教育教学中对儿童“个别”对待的问题,让每一个孩子体验到取得成功的个人的、人格上的欢乐呢?针对苏氏关于“分层教学”的有关论述,研读他说列出的教育教学案例和故事,我对于一线教师“分层教学”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学”高为师,教师应该是一个爱学习的人
中国有句古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品格高洁,博学多才,被尊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受后世万民敬仰。苏氏说,“教师要有学习的愿望,要有对知识的渴求和理解智力活动的奥秘的志向,沿着这些小路攀登,才能使你到达教育技巧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的境界。”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位爱学习的人,学高者方可为师。在自己学习求知的的过程中不断领悟教学和教育的奥秘,古语云:“熟读万卷书,胸藏百万兵”,渊博的学识转化为教育的智慧,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但可以激起孩子们强烈的学习愿望,同时会赢的孩子们万分信赖,师生之间便会发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碰撞”。
(二)分层设计,列入教学计划
苏氏在第一条建议《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一文中通过一位朋友和一位同事的教学工作对“分层教学”做出了较好的阐释。
1.精细的准备,备课中“分层”设计。苏氏在文中介绍了他的朋友伊·格·特卡琴柯,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他说,“我周密地考虑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做些什么。我给所有的学生都挑选出这样的作业,使他能在作业中取得成就。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给所有的学生”挑选作业,我们可以想象他需要花费多长时间。
2.科学分组,“分层”指导。苏氏在文中介绍他的同事阿·格·阿里辛柯和姆·阿·雷萨克的数学课上“分层”教学的情况。首先我们看看这位老师学习小组的划分。他根据自己学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情况将学生划分为五个小组。第一小组
(三)寻本溯源,把脉有困难学生对症下药
苏氏说,“正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教师也应当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找出儿童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教师在教学和教育工作中应该坚持“寻本溯源,对症下药”,像医生一样,先找出孩子问题出现的原因,才能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苏氏虽然没有明确“分层教学”的概念,其实已经告诉我们教学和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严重缺失-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也就是说“分层教学”应该是日常教学和教育工作中一以贯之的教学理念,关键是如何做好“分层教学”的具体工作,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措施,经历什么样的教学经历,会出现我们所期望的教学和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