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六品不到的干事,却敢于在一片黑暗笼罩生死堪忧的政治氛围下上书朝廷。哪怕知道刘瑾的狡狠,为了心中的良知,毅然决然。
阳明的行的出发点永远都是致良知,也就是俗话说的摸着自己的良心,问问自己,应该这样做嘛?而不是从个人的利益得失,这也是后来他的心学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他离世后,明朝里一堆拥护心学的官员大臣,并没有因为政治斗争就很明显的站队,而是从自己的良知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这才是一个人正确的选择,一个为国为民的知识分子正确的选择。写到这里,甚至觉得心学的最重要的反而不是知行合一了,而是致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