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出受关注 朴树发长文:我厌恶娱乐行业”
“朴树直言厌倦歌手行业:并以之为耻”
“朴树发文炮轰音乐圈 要卖歌攒钱自己做唱片”
......
我想大抵现在的朴树是手足无措
或者颇为气闷的
若看到自己为了辩白而写的话
又被进行了新的一波拆解误读
「他发了一篇长文章」
《白桦树》里有《生如夏花》
《那些花儿》的《平凡之路》
“朴树”这两个字
在多数人的心里
是不是就约等于这些词?
黑色长领带,抱着把木吉他
这就是典型的“朴树范儿”
他好像成了某些歌曲、装扮
或者说是某些岁月的代名词
甚至虚幻得好像一个遥远传说
你未必知道他是个怎样的人物
但你一定哼得来那几句曲调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传说
突然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篇1317字的“长文”
没什么花哨的排版和图片
但是大家还是注意到了它
天天在微博上埋伏着搞一个大新闻的人
写了无数的140字,仍会被忽略
但一个几乎不写字不说话的人
突然有一天发出了声音
世界震惊了,它的子民就爱看稀奇事儿
「文章里这样说」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被叫朴老师了。可怕的是有时我还答应了。”
“从一开始,就厌恶这个行业,并以之为耻。电视上的明星们令人作呕,我毫不怀疑我会与他们不同。”
“09年合约了断的时候,我真的松了口气。够了。我不要再过那种生活。”
“在我眼中,明星这个词昂贵而无趣。而这个行业,保守,短视,贪婪,僵死,象涂脂抹粉的尸体。甚至比起二十年前更加无耻。”
“我被告知,这是这个行业的规律,不如此就没有人看没有人听。我怒不可遏。”
“关于这十二年,我真的很厌烦那个说法,‘某人十年磨一剑,十一年,十二年’。一而再而三,我觉得好愚蠢。”
如果你之前没有看过那篇文章,那么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对它的内容大致了然?
这是一篇情怀男歌手,对物欲横流的世界的控诉?对娱乐圈和眼球经济的不满?
“复出受关注 朴树发长文:我厌恶娱乐行业”
“朴树直言厌倦歌手行业:并以之为耻”
“朴树发文炮轰音乐圈 要卖歌攒钱自己做唱片”......
从开头列举的那些新闻标题里你就可以看到,不少人选择这样解读。
但也许是,你也应该看到另外一些话。
「文章里还这样说」
“后来,与这行业若即若离的那些年,被裹挟着,半推半就着往前走,边抗拒边享受着它给予我的恩惠。钱,名声。”
“一度沾沾自喜,而且颇有些年迷失其中,沉湎于享乐,无力自拔。直到老天爷收走了赋予我的所有的才华和热情。”
“但就我而言,我只希望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心安理得的,让它们尽可能有趣。”
“当你长久地专注于它,它便会无限放大,以至于你的听觉视觉所有感官开始变形,失去判断,最终陷入疯狂。这也是我9月刚刚经历过的。心有余悸。”
“是老天爷让我等了12年才等到可以做唱片的状态。”
“它们慢慢的发生。它们就像凌迟。漫长的侮辱。让你充满了疑惑和恐惧。”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又会觉得。
这是一个沉寂已久的男歌手,对曾经才华满溢和现在江郎才尽对比下所呈现出来的惶恐状态?
对,现在也有许多许多这样的声音。
他们说朴树太敏感了,他不是真的憎恶娱乐与炒作,他只是对自己的才华不再自信,对自己要求放低而生出的狡辩。
对才华不自信这一点,太醒目。
暗地里期待着天才的江郎才尽,是人性里的黑暗面在作祟,每个人都逃脱不掉,人性它想利用这样的例子,来告诉大声告诉心里的那个小恶魔:
你看!那些天才也不过如此!
就连朴树当初的伯乐高晓松,也选择切入了这个角度:
“20年前你来找我卖歌,我说你唱这么好何不我们投资给你出唱片?你说你要卖歌攒钱自己做。
后来我们为你成立麦田音乐,带你来这个喜忧参半的圈子。
20年人来人往,你还在,不是因为你爱这圈子,是因为这圈子爱你。
既然生如夏花,就不怕秋风凛冽,竹林是为弱者备的。期待新专辑。”
既然生如夏花,就不怕秋风凛冽。
「而他自己,尝试寻找一个对话点」
我不知道朴树知不知道,他所说的那些话,有多么容易被解读成千变万化的角度。
但很明显,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这个被生生篆刻上“80年代”标签的人,想要跟2015年的人们对话。
他想通过自己的嘴,说出自己要说的话。而不是假别人之口。
他希望把自己沉寂这些年的体会,一字一句告诉大家,但却被认为是:
开脱。
他是这样说的:
“后来,不知不觉地,你开始接受发生在你身上的一切减法,并乐于见到自己变得越来越少。”
“有一天,你居然发现,在心里的某个地方,你比最年轻的时候还要年轻。以至于认为,一切才刚刚开始。时间变得不再有意义。”
“某人善画竹,名满天下。可他的老师对他说,你尚未入门。问:如何得入。答:要在心里觉得你就是竹子。”
“我喜欢这种对待时间的态度。”
我喜欢这种对待时间的态度,没有人看到这句话,没有人说,哦,他真的有成长。
因为他前面的文字,每一句都是一个大的新闻点,那些坦诚的话里流露出来的胆怯悲哀与愤怒,比后面这些话的每一个字都让人产生无限的猜测与兴趣。
人们只爱看到他们想看到的,并不想知道多余的。
而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些话,是否是朴树最重要的意思。
「今夜我们,别再判断」
你看,一篇文章里,摘选出不同的话,就是会有不同的效果。
这是文字的魔力,也是文字的悲哀。
这是社会的魔力,也是社会的悲哀。
就是因为如此,所以,有些人掏心掏肺地想对你说的话,被你误会和忽视;有些人大呼小叫渲染色彩,被你信以为真。
当然,我不否认,当一个人试图辩白的时候,某种程度上说明他还没有足够透彻地看透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没有足够地沉淀自己的气场。
那些不曾说或来不及说的,反而会成为最美好的。
但这,还是挺令人难过的不是吗?
我不是教你要信谁,我是想说,这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当它呈现出来那一刻,就已经失真。
如果你愿意保留美好,那就保留,如果你希望颠覆煽情,那就颠覆。
但是你想说一些什么,还是说给那些应该听到它的人吧。
而我,还是最喜欢,他抱着吉他听爱人唱《那些花儿》的那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