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光盘行动

一扫光

午餐就两个人,我和老伴——排名不分先后,说老伴和我也行,一回事。

论战斗力,老伴只能算半个,我占一个半。她老人家手术后须静养,基本足不出户,胃口自然不咋个。

如图,三个盘子三个碗,一口玻璃锅。三个盘子,一大盘杭白菜(六块九毛八一斤那种),大半盘芹菜(六块九毛八一斤那种),一小盘鸡蛋饼。玻璃锅装的是大骨冬瓜汤,两块大骨,数片冬瓜,余为水,约四分之一锅。碗呢,一碗是饭,两只盛汤。

当发现所有的锅碗盘都空空如也时,我着实吓了一大跳。这是谁干的?这也太能吃了吧?

跑去照镜子,面对一个七十二岁的老头,莫名地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不能跟廉颇比,人家是赵国名将,“负荆请罪”的成语来自他和蔺相如的故事。据司马迁记载,老将军遭谗言被迫流亡魏国。后来赵王想重新启用他,派使者考察其身体状况。廉颇的仇人郭开贿赂使者,让其诋毁廉颇。使者见到廉颇时,廉颇特意“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自己仍能战斗,可以返聘。使者的话术非常高明,表面上完全实事求是。他回禀赵王时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短短一句话,居然一波三折。廉将军虽然老了,但是饭量还不错,不过跟我聊天时,一会儿就上了三趟厕所。“尚能饭否”这里的“饭”是动词,意思是“吃得不?”吃是吃得,还吃得不少,可惜消化不怎么好。赵王一听,立即打消了起用廉颇的念头。

宋代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廉颇自比,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用了这个典故: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妈哟,人家廉颇那么老了,还有人去问他饭量如何,我呢?四下张望一阵,把栏杆拍了个遍。

旧时说法,身体好的前提是吃得,吃得才累得。我妈在世时一直强调要会吃,为了吃得,长期服用胃酶和健胃消食片。老人家活了92岁,而且自理能力很强。廉颇相当吃得,当时他的年纪在63岁到70岁之间,也有说83的,后者可能性不大,83岁一顿饭吃一斗米、十斤肉,还要披甲上马,太夸张很了。

就算廉颇70岁,也比我小2岁,不见得就比我能吃。儿时记忆,人上了40便颇显老相,七老八十者,更是“龙钟”得不行。如今人均寿命普遍提高,都不很出老了。

昨晚游泳,一兰州泳友问我六十几了。又一次被人“小看”,大喜。兴冲冲回家,立即向老伴传达。随后照镜子,凝视了好一会年轻的自己。

显年轻不重要,重要的是健康。老伴手术后的种种不便,对将来难免不产生一些联想。女儿女婿都是独生子女,面对四个老人......我们唯一的希望不是长寿而是平安,不愿意给他们添麻烦。

光盘行动好。

幸哉,尚能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