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是个人连续第87个月定期更新个人投资实盘。
一、主要操作
2月份,新进了一只某直辖市的非标,目前也还在募集中;标债资管也新进了一只,暂时看,业绩也还行,截止到2月底,个人已经累计买了75次城投债。
收了一笔非标的到期回款,是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付的,属于正常回款,是个人累计第255次收到城投回款。
个人目前持仓如下图:
一共买了75次城投债,其中买了20次标债,目前标债持仓比例继续上升,达到了53.9%;非标比例46.1%,计划是把标债和非标的比例控制在五五开,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还是把标债的比例提高了一点点。
二、持仓标债的净值概况
个人持有标债的动态收益率情况如下图:
累计买的16只不同的标债资管,有两只已经结束了,最后都达到了业绩基准,其它14只暂时超过业绩基准的多,未超过的少。暂时未达到业绩基准的主要是几只公募基金做的标债资管,前期募集了资金后,闲置的太久了,一直不买债,最近一个月开始大量买债后,后面的净值应该会快速起来,每只标债资管都有半年的建仓期。
公募资管买债时买的慢,至于刚开始为啥不买债,原因暂时不点破,等过几年以后再回头点一下这类事都不迟。
标债和非标,各自有各自的特点,上周我们在上海待了近一周,周一见了一家,周二见了两家,周三和周四各见了三家,上海那帮人能了解到信息较多,但工作上也是够卷的,大家都很忙,虽然接见了多家机构的人,了解到的信息也比较多,但整体还是在我们预想的范围之内,转了一大圈,暂时也没看到有什么更好的产品,更多还是去了解信息为主。
标债相对来说肯定是要比非标更好,有条件的普通投资人还是可以优先考虑标债。特殊投资人除外,有些比较特殊的投资人敢在一个平台放一两千万的资金进去的,别人很有可能是有自己特殊的门路,普通投资人不要去盲从。
非标的话,未来也会长期存在。也并不是说非标的成本就一定高,实际上我们也买过好几只非标的总成本比标债都还低的,所以也不能一棒子全打死。仅仅是从整体上看,如果是同一区域的同一平台,标债的成本大概率会比非标低一点。
站在投资人角度考虑,像沿海地方玩非标有一二十年了,他们之前吃够了红利,内地的有些投资人,很多才刚知道有城投债这玩意,之前很多内地的投资人买个非标城投债,还要专门跑去托人托关系预约,然后才能去抢。而且内地的很多投资人,他们资金实力有限,买个非标的起投门槛,还勉强可以接受,要是去买标债的话,他们的自身实力够不到那个门槛,而且这类投资人很多是早年买过P凸P的,这类投资人连损失大部分本金的P2P都不怕,哪还怕您非标城投晚付的风险啊,所以非标城投在老百姓中的需求还是很大的。
另外,站在地方上的角度考虑。并不是每个地方都像沿海的区县市那么发达,发标债有个硬性条件,就是您当地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要超过20亿,甚至50亿,最少也要超过15亿。但是像内地的省份,就拿四川的来说,普通地级市下面的绝大多数区县,绝大多数暂时都不具备这个财政实力,所以这些区域几乎很难发出标债来,而他们从特定人群中募集的非标资金成本,实际上有些比沿海地方从商业银行拿贷款的成本都还低。因为内地投资人好的投资渠道实在是太少了,买股票亏,买基金亏,买房子现在又不涨,自己又不可能去做实体,所以有些属地的非标,地方上给的成本只要比银行理财高一两个点,它就能快速融到钱。
投资人有需求,地方上有需求,两者一结合起来,非标就会有市场,而且未来估计会长期存在。
考虑到有一部分投资人资金会非标转标,尤其是沿海地区投资人,绝大多数更怕风险,当有风险更低、收益也还过得去的品种摆在他们面前时,有很大一部分资金就会去买标债。这个时候,对于非标存量资金较多地方的,它的非标流动性风险就会增加,尤其是利用了很多不稳定市场资金的地方,非标晚付的几率就会增加的比较明显。
但长期看,无论是标债城投,还是非标城投,都是全国一盘棋,暂时看,都还是很难发生终极风险。
我是大佛,持证理财规划师,拥有基金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著有《投资理财实战:财商思维与资产组合配置策略》一书,财经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