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自学课程中接触到的是一个知道却并不熟悉的概念——smart原则,这是管理大师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中提出的一项目标管理方法。smart具体可拆分为五个部分:s代表specific 具体的;m代表measurable 可衡量的;a代表attainable 可获得的;r代表relevant 相关的;t代表time-based 有时限的。
《现代汉语词典》2002增补本中对于“目标”的定义是“1.射击、攻击或寻求的对象;2.想要达到境地或标准。对于“目的”的定义是“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从词典定义的角度来看,两个词语在大体意思上表述的是同样的,都指的是一个想要到达的境地或结果,不同点的地方在于目标在引申义上指向的更为具体形象,这一点也应证了今天的课程内容中对于目标的定义,目标在实质上是包含了实际行动后具体结果,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获得的、相关的与有时限的,切合了smart原则的五个要素。一个想法例如晚上下班回家要烧一顿好菜,这个只是目的,单纯停留在思维层面,想要做什么。而针对晚上下班回家要烧一顿好菜这个目的,如果要落实到行动上,务必分解成若干可执行可操作的操作,如得准备好购菜清单,去超市买菜、洗切菜、烹饪等等具体行为以达成目标,当然煮菜这样的日常行为,并不需要对目标的实现过程做一个纸面上的规划加以督促落实,实际上称之为日常行为,就已经包含了达成目标的思维行动惯性,对于一个自己做惯了饭菜的人来,煮菜烧饭一气呵成不假思索。
针对具体的项目,如何实现目标就需要在前期加以规划——谋定而后动,推进目标的具体思维模板,可以概括为在何时,通过何种路径,运用何种方法,促使何种对象,在何种场景里,作出何种放映,促成何种结果。以教小孩学习英语为目标举例——在孩子上幼儿园的三年时间里,爸爸努力将自己的英语技能,采用读英文绘本的方式,帮助孩子在家就能轻松学习英语,掌握基本的英文词汇与会话,以学习语言为媒介开拓孩子的视野。这个例子里就囊括了项目管理方法的五个部分,如果按照上述行为持续操作的话,目标是能够得以达成的。目标与目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更多的人更多的只是拥有目的,或者说只据有碎片化的且一闪而过的混乱想法,这也是为甚么有这么多的行动的矮子的一个认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