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荣强
演讲,看起来似乎也挺简单,不过就是站在一群人面前大声讲话而已。
不过,这对很多人来讲,又是一个挺大的挑战,尤其是对自信心的挑战。当一个人的气场还不够强大的时候,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讲,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此,演讲训练的第一步,基本上就是自信心的训练,就是要让学生把脸皮练厚一些,把丑出多一点。
当你成功蜕变,不再感觉紧张不自信之后,进一步的努力方向是什么呢?很多同学给我提出这个相同的问题。
答案似乎就是内容的充实,表现力的提升,以及互动性的增强。这一些要求合起来,可以称为演讲必备的三大思维:用户思维、逻辑思维和故事思维。
关于用户思维
用户思维是一个互联网时代的新概念,就是任何产品必须满足用户的需求,重视用户的体验,才是一个好的产品。
那么,从演讲的角度来讲,包括三个层面的要求:第一,你要讲听众关心的话题;第二,你要讲出听众喜欢听的话语;第三,你要尊重听众。
反观我们的一些演讲者,只顾自言自语,自我发泄,往往忽视听众的存在,不把他们当成有血有肉,有情绪,有情感,有追求,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一定不可能赢得听众的好感与掌声。
关于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一个古老的要求。可惜很多人都做不到。
然而,讲话不具有逻辑思维的话,将造成两方面的困扰:对讲者自己而言,没法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对听众而言,缺乏逻辑的话语,就像被引入迷宫,没有清晰线路,找不到出路在哪里,往往不会专注地听下去。
逻辑必须做到三点:第一,有重点。一段讲话一定可以用一句20个字以内的话来概括中心思想,否则就太过于散乱。第二,有框架。要通过分点概括叙述的方式,加上各种提示性语言,串连、支撑自己的语言,而不能以意识流的方式,让话语自然流淌。第三,有立题。也就是要把讲话视为在回答问题,而所有的问题只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关于故事思维
故事思维是演讲的表现力的要求。很多人只是习惯抽象的去讲道理,而不善于用故事来证明自己的的观点。
讲故事的目的在于,向听众的感性发起进攻,因为人在做出决定的时候,往往是感性占据主导。我们常常以为自己的决定是理性分析的结果,殊不知,理性的边界的有限的,很多问题我们在理性层面并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于是,我们就会把最终决定权交给感性。
好的故事很容易击穿人的感性防线,让人深切地去体会故事中的矛盾与挣扎,从而做出我们期望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