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我很意识清楚自己的情绪状态,有时想公布于公众场合,只是希望这股情绪被知道就可以了。
但是,往往事后又会后悔,所以会定期删除。会去删除,是因为诸多看的人喜欢评判。
最典型的,我随机发了一句感想,有评判意识的人会一般这样问候我:你怎么想法这么多?年轻人,想法不要太多。其实这句话源于与我同龄的人。
而另外有人则是,默默看了,下次有遇到,话题带起时,ta欲言又止的停顿中,我知道ta看过我的心情与文字。
后者这个人不是对我的想法与行为没有想法,而是ta知道尊重我当下的情绪状况,听我说,然后再表达ta的想法与感受。
而往往是这种会换位思考我的心绪的朋友,我常常会不忍心太过放纵自己的情绪。或者更应该说,我看见ta的那一刻,或者与他开始聊时,我知道只要我想说,ta一定会懂我,那么我看见你了,开始知道你和我说话了,就治愈了一大半,后续是否聊让我烦心的事情就不重要了。不知道这算不算网络鸡汤文常说的,找一个能让你成长的人,一个人能对我的情绪有那样大包容,首先他肯定也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但比我会克制,这种素养练就了他更柔和地看待他人。人与人之间,这种无声的信赖,是不是就是彼此同处一室,不交谈,却从未觉得孤独的保障?相互欣赏、鼓励,携手而行,共同成长。欣赏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爱。个人层面上的优秀,不是爱情婚姻的根本之道,而在于两者的互动与体恤。
我从来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对人会有这样的感知,但是这是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一条,包括情感上来说也是如此。身边常有人不理解我为何会做这样或那样的选择,而我内心很清楚,自己因何而放手。常规的不痛不痒的劝慰,反而显得做作了,有些人只要与他对话一两句话,我就恍若新生。
所以,说实在话,有些人走不近,是必然的,我也从未觉得需要刻意去经营。不是所有人都能时刻体恤他人,但你可以感受到那份努力尝试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