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就这样突兀地结束了。
当送货车撞上勒妮庞大的身躯,我以为故事会有一个中国传统电视剧一般的happy ending——女主人公侥幸逃脱死神魔爪,然后和男主人公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
但没有,她就这样死了。剧终。
《刺猬的优雅》是一部很平淡的电影。从故事情节,电影色调,到叙述方式,如同主人公的服饰穿着一般,质朴无华。除了《雏菊》,这应该是我看过第二寡淡的电影。
电影讲述了发生在巴黎左岸葛内乐街七号一栋高级公寓里的故事。在这栋公寓里,住着各式各样的上层社会的人物,有着光鲜外表和显赫地位,却汲汲营营,过着虚伪的生活。影片一开始,就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十一岁小女孩帕洛玛决定在165天之后的生日当天自杀,在死之前她打算拍摄一部反映生命之荒谬的电影。所以,她整天拿着DV机,穿梭在公寓里,以一个早熟的天才少女的视角,观察着不同人的生活,记录下他们的生活状态。在她的镜头里,我们看到了自私功利的政治家和商人,看到了无聊愚蠢的主妇,如同鱼缸中的鱼游来游去、忙碌不歇,却永远困在鱼缸里。她的点评总是简短而尖锐,却又直指人生的真相——无聊、缺乏意义或许是人生的本质之一。
当帕洛玛的镜头转向勒妮——这栋公寓里最卑微的人之一——住在底层屋子、身着破衣的看门人,仿佛突然多了几分温情。只有帕洛玛发现了勒妮的“与众不同”,她例行公事地做好看门人的任务,然后日复一日地躲藏在自己隐蔽的小屋子。那小小的角落里,有巧克力、书和猫,有勒妮富足的精神世界。一个向死,一个躲避。在这栋公寓里,她们有着一样孤独不为人解的灵魂。
帕洛玛的死亡倒计时就这样安然推进,勒妮的孤单生活也继续向前。直到有一天,公寓里来了新邻居,小津格朗先生。他发掘了帕洛玛古怪背后的天赋,发觉了勒妮躲闪之下的内涵。他谦逊而儒雅,平和地拨开丛林之刺,以平等的姿态亲近小女孩,靠近老妇人。他和她们成为了朋友。
于是,我开始期待影片抑郁的色彩发生转折,向死者求生,孤僻者开朗。然而,勒妮死了。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瞳孔猛然放大,屏幕的暗色光透过眼眸刺入内心深处。是的,她就这样死了,猝不及防。或许这才是人生的真相,走每一段路程的我们,时不时感慨人生行走中的无聊困惑、疲惫厌倦,然而某一天,当一切突然中止,却发现人生还有那么许多未曾完成、亟待实现的梦。人生的底色本就是黯淡。勒妮死后,公寓里的人们还是一样地活着。一个渺小的人类的死亡,并不会带来世界的任何变化,于他人的轨迹毫无影响。人生的本质就是孤独。
好的电影像是一杯好茶,让人回味中才觉滋味,且愈咀嚼愈发体悟出味道来。《刺猬的优雅》便是如此。在影片接近尾声时,之前所有的压抑突然爆发出来,带着各种细节,像是石油井里乌黑的液体,奔涌而至。而这强烈的情感,除了源于妙莉叶·芭贝里优秀的小说创作,还在于三位主演的细腻表演。帕洛玛虽然没有娜塔丽波特曼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精致精灵,但一头金发惹人怜爱,时不时将刘海从大框眼镜中拨出来,既有儿童的稚趣,也有对世界纷繁的困惑感;勒妮身上的细节描绘更是举不胜举,冰箱里一排排规整的巧克力、听到小津先生接出“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时的眉宇间刹那挑动、在收到小津先生赠书时像一个小女生一般的局促不安、因为习惯了躲藏而又后悔拒绝小津先生邀请的嚎啕大哭,等等,在看似平淡无奇的台词与故事里,人物立体而真实。
影片的冲击力迸发在勒妮死去的一瞬间。没有深切而绵长的悲伤,戛然而止。接续的是小津格朗无声的哭泣,帕洛玛孤独的叙述。一切都会继续下去。不知道帕洛玛是否会完成自己的电影,然后自杀。但至少,勒妮为她对人生的解读做出了另一个示范——在死亡的时候,她在准备爱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