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俩,总是每日总会因为玩具或书本或吃东西而发生争吵,或者甚至大打出手。要是爸爸或妈妈干预,被帮的那一方气焰嚣张,一般被帮助的是弟弟,而被责备或者被说用“你是大哥,需要让让弟弟”的总是哥哥。这时,每次都会以哥哥哭着脸气愤的冲回自己的房间。或者弟弟做错了,站队哥哥,弟弟又会哭脸,闹情绪。每次这种时候,我总觉得无奈,气愤又无力,怎么会生出一对冤家?而从我们上周开过会后,再有这样的事情,我就按照我们定的规矩办事,我不再做裁判员,只把规矩重复。昨天又发生了一件要引起战争的大事,但战争被消灭于无形之中。
下午,我正打算在跑步机上跑步,但俩小屁股开始在我身边晃,为了让我自己安心跑个步,我就建议他们去楼顶上玩溜溜车和自行车。我开始带上耳机听着音频跑步,不一会儿,弟弟就下来告状说:“妈妈,哥哥总是抢我的自行车。”“你跟我换了,自行车你送给我了。”哥哥大声吼到。我大概清楚,事件是怎么回事了。肯定是弟弟要玩哥哥某个玩具,拿自行车和哥哥换了,可是,现在又想玩自行车了。我看着弟弟说:“我们说过,要相互让让的。”然后继续跑。听到弟弟回到楼上对哥哥说:“妈妈说,让我玩。”哈,真是个会假传圣旨的家伙。我当做没听见,继续做我的事。只听见,他俩在楼上不听的争论自行车归属问题。我大概跑到15分钟时,弟弟拖着自行车到楼梯口,要我帮他拿下来。估计哥哥还是让着他了。我说妈妈在跑步,你先下来,等会妈妈在帮你拿。弟弟走到楼梯中,哥哥在后面说:“明明你送我了。”弟弟:“没送。”俩人就不断重复“送了”“没送”,越说越大声,弟弟最后估计被哥哥的怒吼声吓哭了,我看着,生怕弟弟从楼梯下摔下来,我立马停了跑步机,把弟弟抱下来,这时哥哥也下来,跑到房间里去了。我抱着弟弟说到:“妈妈能理解你们,妈妈一点都不怪你们。你们现在两个人都不冷静,等你们冷静好了,变得开心了我们再来讨论这个问题。”哥哥到房间去听天猫精灵里的故事了。我抱着弟弟,跟他开着玩笑,很快他心情就好了。我就试着跟他说,妈妈理解你这原本是你的自行车,你还很想玩,但这个自行车是和哥哥换了的,这是哥哥的车了,要玩别人的玩具,要先问呀!弟弟还是重复着这车是他的。我表示理解。弟弟心情好了,去玩了。但我并没有成功说服他,把自行车还给哥哥。哥哥出来了,我搂着他,跟他小声说到:“妈妈理解你,弟弟跟你换了还耍赖皮。但是,弟弟也是很想玩自行车,但要玩别人的车,要先问,对吧。而且,我们讨论过,要相互让的,对不?”哥哥情绪很平静的听着,没有发脾气,也没有觉得不公平,只是表示还很生弟弟的气。我就说到:“那暂时别讨论这个问题,因为情绪不好时,解决不了问题。”这时,弟弟看着我抱着哥哥,他从自行车下来,也跑过来,我说:“快来,一边腿上一个。”
其实,到最后这个问题不了了之,晚饭后俩人又亲密如初了,早就忘了为什么生气了。哪怕我再提起,他俩已笑嘻嘻的了!也许孩子们有矛盾时,有时并不需要解决方案,他们只需要被理解被尊重。让他们更生气的,可能是爸爸妈妈的不公平对待,责备的语气,责骂的语言。所以,要做的是,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理解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