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应: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大众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非理性行为,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关于利益和安全感的平衡”。说得更直白些,就是大家看到别人都这么干,此为安全感;二是别人都这么干没什么坏处,此为利益。
“因此要阻止破窗效应的蔓延,就只能把被动提升的安全感给拉回来,也就是对第一个打破窗户的人给予足够强烈的惩罚,同时把窗补好,这样打破窗户又变得不安全了,人们就会收敛自己的行为。”根据《乌合之众?》中的解释,我总结为立守补三步法。
1.立“窗”
“破窗效应”中的“窗”是具体的。但是生活中“窗”是什么?我想它其实象征着一种规则和制度。立“窗”便是要让大家明白这种制度。
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礼崩乐坏,也就是原本的“窗”——大家都必须遵守的规范,被破坏了。 于是诸子百家纷纷用自己的学说来重立法度和规则。儒家思想所宣传的“仁义礼智信”到现在都对我们有深远的影响,但是却没有实现当时的一统。反而是简单粗暴的法家思想率先一统天下。究其原因,就是这“立”的方式不同。
儒家思想主要是一种温和的说教,它所立下的“窗”,不断被人打破,而这些破窗者能继续逍遥自在,甚至连立窗者孔子本身最终也穷困潦倒。这样的“榜样”如何能让大家跟随呢?
恰恰相反,法家思想用严刑峻法立“窗”,凡是破窗者皆会受到残酷的惩罚,无一例外。这些受罚的破窗者无疑成为其他人的“榜样”,天然起到了杀鸡吓猴的作用。
大多数人并无理性思维,而是看别人怎么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所以要立窗,关键是让让大家看到任何“破窗”行为都是会产生严重后果的。
2.守“窗”
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有着微观的“破窗效应”,体现在大家对一个人底线的不断挑战。
我有个特别热心同学,一开始有同学让她帮忙拿快递,她没有拒绝,后来越来越多的同学要她帮忙拿快递,有时候她一天甚至要拿十几个快递。她本意是想助人为乐,但是这样的结果却让她困扰。但是她只能暗地里抱怨,却从来不去拒绝这些人。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她现在拒绝了一开始很容易答应的事情,其他同学一定不会念着她以前的善良,只会记得她现在的小气。现在她已经破了自己的一扇窗,不想自己给他人留下的好印象也没了。两害相权取其轻,但究竟孰轻孰重,每个人权衡的标准都各不相同。
相反,我有一个老师的守“窗”就让我非常佩服。有一次她的孩子一大早吵着要看电视,她说不可以。然后她的婆婆就出来说要给孩子看电视。然后她直接就把电视机遥控器给摔了,然后跟婆婆和孩子说:“今天谁敢看电视,就把这电视给砸了!”果然她的孩子没再要求看电视,她的婆婆也没再庇护。从那以后她孩子再也不会吵着看电视除非得到她的允许。她的婆婆也更少干预她教育孩子。
所以不仅仅是家庭暴力只有“零次或无数次”,很多事情也都是这样。所以守窗的关键在防范于未然,没有第一次,也就没有很多次。
3.补“窗”
可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后知后觉,立不好“窗”,守不住“窗”,那么只能做最后的补救措施。
举一个管理课堂纪律的例子。 刚开始上课的老师大都会有这样的困扰,课堂纪律管不好,上课总有人调皮捣蛋,课堂秩序混乱不堪,最终教学效果也很不理想。而这就是典型的“破窗效应”,有秩序的课堂就是完整的窗户,当有第一个孩子打破了这个良好的秩序,却没有受到及时的惩戒。然后接下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来打破这个秩序,正是因为有第一个做了他们的榜样,最终让这扇窗户变得破烂不堪。
为什么“立”不住?是因为维护秩序的规则不具有足够的威慑力。
为什么“守”不住?是因为守的方式不对。把“守”当成是站在窗户前面像个守门员一样想要挡住孩子们扔过来的石头,那么敌众我寡自然很容易就被攻克了。
那么如何补?还是要“重立”和“再守”。
一节课开始就要告诉孩子们会破坏课堂纪律会受到惩罚。不过只是说说而已,还不能起到足够的威慑力,更重要的是要做到。这个时候不再做一个守门员,而是像个猎人一样,牢牢抓住第一个破窗者。然后严格执行你刚才的规则,这一步并不容易。因为这个孩子可能会竭尽全力的哭闹反抗,但是你必须要执行。只有这样,这个破窗者才能再次成为其他孩子的榜样,让他们看到“破窗”之后必然受到惩罚,而且反抗无效。规则才能被重建,“窗户”才能被重建。
虽然现在我已经不像刚入行的老师那样控制不了课堂纪律,但这个问题依然会时不时困扰到自己。有一次和一个同行聊天,她也同样的困扰,她说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心软了。是的,在执行规则的时候,有时候看到孩子可怜的眼神,会心软。然而也正是因为心软,纵容了这第一个破窗者,反而会招致更多的破窗者,产生更糟糕的结果。 细思自己的心软是否是源于善良和慈悲?并不是,归根结底是因为自己的内心不够坚定,看不到当下一时的纵容将来会带来的后果。
所以“补”的关键就要是眼光长远,内心坚定。
虽然立“窗”不易,守“窗”不易,补“窗”更不易,但我们一定要立牢自己的“窗”,守住自己的“窗”,哪怕最后破窗了,也没有关系,亡羊补牢为时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