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学习越困难,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他就越需要更多的阅读 ,就像感光力弱的胶卷需要更长的感光时间一样,成绩差的学生的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长时间的科学知识之光来照耀。
——苏霍姆林斯基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总有这样一类学生:要么对所学的教材感知、理解和识记很艰难、很缓慢;要么一样东西还没有弄懂,另一样东西就该要学习了;还有就是刚刚学会一样,另一样就已经忘记了。对于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往往是限制其学习内容,比如:语文老师会让他们读背课文或是抄写生字词,数学老师让抄例题,英语老师让抄课文或单词,天长日久且不见其有任何明显的变化,学习该困难还是困难,我们似乎走进了自己设置的怪圈。
假期以来,有时间静下心来读书,当我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第23条阅读是对“困难”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书中有这样一个比喻,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阅读,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没完没了的补课,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因为阅读能教给学生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我们当教师的工作起来也就更容易。 这不禁让我想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往往让他们死抠书本。认为书上的内容学会了,学习成绩自然会好起来,其实不然。学生死记硬背也不可取,因为今天会默,明天就忘,就是记住了不知道怎么去用,也只能成为一种“死”知识。如此的机械重复倒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坏习惯,让他们变得更加迟钝,长此以往直接导致学生慢慢失去学习兴趣,产生逆反心理,最后真正沦落为后进生。
实际看来,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课本内容,这样是特别有害的,苏老给我指明了方向,要改变这些学生糟糕的学习现状最有用的方法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尽可能地让他们多看些书。这里的让学困生阅读应该不是那种放任自由的读,而是因人而异,有指导性的阅读。老师要挑选一些适合他们的书籍,这些书籍要引人入胜,要让学生尽可能自己从书中去发现与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联系,从而发出更多的疑问。随着阅读量的扩大,就会对他们的智育起到很大作用。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们的思考就越清晰,他们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但关键因素是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苏老的做法可以借鉴过来:因为孩子天生好动,常对新鲜事物、游戏感兴趣。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排演课本剧、朗读比赛、故事会等多种形式,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并采用各种游戏形式对新知进行巩固,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当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起来以后,再引导学生去阅读书籍,这样学生才会乐意去做。
俗话说的好: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作为一个老师,你的书读得越多,你掌握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就越多,思维开阔了,在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就有办法解决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自己要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来。为了让学困生学习不再困难,为了孩子们的一生发展,从现在、此刻,努力读书!
苏老的每一条建议,都是一个法宝,似阳光,如雨露,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这本书中的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但愿在其敏锐思想的指引下,做一名幸福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