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之地,自古难居。人之好名,谁不如我?我有美名,则人必有受不美之名者,相形之际,盖难为情。
人情世故,曾国藩真是明白人。权钱色,谁都想要,得到的人开心,这是人性,没得到的人失望,这也是人性。
你做成了一件事,获得了名声利益、金钱美女/帅哥,那么,必然有失败的人失去了这些东西。他们说你点小话,捅你点小刀,理所应当,受着呗。
洗洗更健康。在你自信心爆棚的时候,查查那些骂你的闲话,可以让你冷静一下。
做大事,在不涉及底线的前提下,推功揽过。功劳是同伴儿们努力来的,是市场机会给的,是竞争对手太笨送的;过错是自己造成的,至少主要是自己造成的。
这句话让我想到了曾国藩的利他利己。曾国藩的 利他主要是体现在他培养提拔人才方面。
曾国藩极其重视人才培养,幕府极胜时有近500人,他在幕府中对待下属,就如同老师对待学生一样,一生身体力行、因材施教、培养提拔了大量人才,比如,李鸿章、左宗棠,等等,都是或由他一手推荐,或由他悉心栽培。据核实,曾国藩的幕僚出幕后官至出使大臣5人,军机大臣2人,尚书2人,大学士2人,侍郎3人,北洋大臣1人,总理衙门大臣1人,出任总督30人次、巡抚50人次。此外,还有布政使、按察使、提督、副将之类。林林总总,不胜枚举。英国历史学家包耳格曾经说:“曾国藩是中国最有势力的人,当他死去的时候,所有的总督都曾经做过他的部下,并且是由他提名的。这是曾国藩的“利他”。那么,曾国藩又是如何通过“利他”来“利己”的呢?第一,他培养的这些人才,是他建立丰
功伟业的基础。没有这些人献智献力、冲锋卖命,曾国藩再厉害也成不了大事。第二,也是默铮认为最让曾国藩受益的一点,那就是确保了他的事业后继有人,同时也避免他像其他朝代一些权臣,比如万历首辅张居正一样,死后被清算、留骂名。毕竟“纵观数千年历史,几多人在生时声势煊赫,炙手可热,人一死,尸骨未寒,便遭唾骂鞭挞,一生名望扫地以尽”的太多了。更何况,曾国藩一生功业,也是有诸多瑕疵的。比如,天津教案的处理,"剿捻”的半途而废、九弟曾国荃的“经济问题”……等等。若非有接班人李鸿章及其他提拔的人萧规曹随,使其最终归于圆满,“功”之“立”肯定会逊色很多,甚至会因此身败名裂,也未可知。大家看,曾国藩用心培养支持李鸿章等人、并大力扶持他们,好像是在帮助别人,其实最终也实实在在地帮了自己,确保了只要李鸿章不倒,他和老曾家就不会出事。
想想自己平时的生活,工作中也会去做一些发自内心的帮助别人的事,但是往往会有私心,因为不被人理解,你对别人好了没有得到回报啊,所以经常会很纠结,但同时一边纠结一边也在对治,因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人都有佛性,下次还是会一如既往地的对别人好,会承担起责任,慢慢的觉得自己更能包容一些人和事,观待他人也有一颗清净心,只管付出,不求回报。始终坚守利他的精神,把它融入生活,融入工作,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让更多的人在生活中去实现利他利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