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河钢笔画练习21「老屋拾忆」青阳木镇老街(一)

木镇北河桥 石拱桥
木镇老街全景 1970年印象

人在渐老的时候,就越加喜欢回忆。而童年又是回忆中绕不过去的一道门坎,虽然记忆里有缺失,甚至是片断性回眸,但不会妨碍对童年记忆的梳理,并且能够自发地去脑补这些残缺。所以,趁着这疫情防控居家时段,继续七星河钢笔画练习。尝试记忆性建筑钢笔画的像与不像,在老屋拾忆里,找找童年记忆的家乡,写写七十年代木镇老街,说说炊烟悠长的笔下印象。

木镇北河桥 石墩 木架桥

许多去过木镇老街的人,心中都有一些放不下的过往。水墨般的小镇,还留着一排排青瓦灰墙,仿佛看到以前模样。虽是不起眼的地方,却有着多条古老静谧的小巷,落下历史印记的时光。恍惚间若隐若现,带着质朴的神秘,让人回到过去的时空、从前的遐想。

木镇北河桥 石墩 木架桥
木镇北河桥 木架桥 桥面

河边岸上,层层梦幻般如纱的薄雾,伴着流水,映衬着木镇的模样。远看河这边,楼屋石台木瓜铺;河那边,梨园龙岗蚕种场。一座座丘山、一排排民房,记忆里美丽水乡。这些宁静时光,在河水圈圈涟漪中,轻轻慢慢地荡漾,温润老街、伴着水乡。

木镇老街 下街头 往东看
木镇老街 下街头 往西看

桥头码头,河边岸上,条石护坡,踏板步量。没有泥沙淹没,而是绿树掩映,船多正是水长。斑驳的记忆刻在梅葛弄的墙上。木器社屋后,习惯叫做“推不当”。深深吃水的圆形木船,简称“大盆”的真相。顺流而下,撑竹篙不用划桨。一捆捆竹木整齐摆放、一篓篓柴炭件件包装。石板铺就的台阶上,阵阵的脚步声,渐行渐远,似响非响。

木镇老街 中街 梅葛弄 河边码头
木镇老街 中街 邮电所 公社 宣传栏

昔日的老街繁盛,临街均为店铺,都是前店后坊。两面的建筑林立,街口伫立着楼堂,鳞次栉比的民居,熙熙攘攘的集市,和别的镇子就是不一样。那时的烟火千家,万屋鳞次,云聚帆樯,真是典型的重镇商贸水乡,带动了青阳东乡日益繁荣,百业兴旺。

木镇老街 上街头 大会厅 往北看
木镇老街 上街头 大会厅 往东北看
木镇老街 中街 文化馆

老街上的街道和弄巷,好似时光雕凿的秘境。平整稍直且长,称之为街;两侧建筑形成夹弄为“弄裆子”;再稍宽点就叫“巷廊子”;街巷之间的避道还喊成“巷道子”。因地所致,形成的街道和弄巷,都是与河边的联系密集交错。石板铺面,遇到高差路样,捣成石阶挡土墙。平板和独轮的深深车辙,遗落在三街八巷,散发着岁月年轮,呢喃着历史沧桑。

木镇老街 上街头 医院
木镇老街 中街 粮站

民国风格的建筑,泛徽特色,朴实素雅,简约大方;功能最实用,紧凑不占场。居家小院空地,都会栽上苦楝白杨;青砖小径的缝隙,青苔恣意生长。历尽数年的北河老桥,无论木架桥还是石拱桥,都是守着老街无涯的每寸时光,沐浴着岁月的风雨和雪霜。

木镇老街 中街 一人巷口
木镇老街 中街 梅葛弄口

拥和庵古老建筑,是木镇老街最早的学堂;唯有拐角藏着一棵野桑,总是那么令人难忘。在无数清风下低吟浅唱,似一杯淡淡佳酿,熏醉了少儿的花样年华,打湿了许多童年梦中的衣裳。

木镇小学校园鸟瞰

小菜园里淳朴的菜农,独家小院,遍布园上;食着简单的人间烟火,腌的雪里红、晒的萝卜干,还有那喜欢的生姜。饭桌飘着新鲜大米的芳香,品尝着菜地里摘来的瓜果,爽朗笑声充满大街小巷。

木镇老街 下街头 饮食业
木镇老街 中街 缝纫社
木镇老街 中街 开水炉

如今的木镇没了集散功能,反而十分安详。因水而兴的木镇码头,失去往日的风采,繁荣已被大木镇替上。上班的职工擦肩而过,个个步履匆忙;老街的商贸还是如日升昌,到处一片繁荣景象。木镇老街的曾经,仿佛已经融入悠悠的河水,一路碧波荡漾,缓缓流淌。

木镇老街 中街 国药号
木镇公社 中街 后大院
木镇公社 中街 东立面

回忆的童年时光,像是一杯陈年老酒,温暖又寒凉,浅饮也醉,开坛飘香。时常在看,看着又想,温馨和感动纷至沓来;有时候人也会进入一种若有所思、若无所思的恍惚之中,似乎有灵性,光在思绪间闪烁,与自己喜欢的事物深情链接,内心静享着充盈的喜悦,有种不赖外物的幸福感。因为我们都知道,自己也将和老街一样必须老去,成为记忆和想象。趁现在闲暇,写写画画,留给往后再老的风尘岁月,用余生静静地品味、慢慢地分享。

木镇老街 上街头 L形为医院

七星河畔边画边看,老屋拾忆徽意空间。随性漫笔分享在看,恣意墨迹收藏点赞。

20221120整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