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思考•写作优库‖第九期/82/1001 《人间词话》作者:王国维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译文

境界并非单独指景物,喜怒哀乐也是人内心中的一种境界。因此能写出真景物、真感情的作品,才能说是有境界,否则就没有境界。

赏析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境虽有在心在物之分,然情生景,景生情,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情景名为二,而是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情中景,景中情。”王国维曾在《文学小言》中说:“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文学理论上的情景交融是意境创作的表现特征,同时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样优美动人、情景交融的诗句。

王国维在这里强调境界不仅需要描写真景物,同时也要有作者的真实情感,这样的文学作品才能称得上是有境界。如果作者无病呻吟,勉强抒情,就会适得其反,使作品流于轻薄虚伪。

严沧浪①《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②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注释

①严沧浪:严羽,字仪卿,一字丹邱,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今属福建)人,南宋诗词评论家、诗人。一生未曾出仕,大半生隐居在家乡。与同族严参、严仁齐名,号“三严”。严羽最重要的成就在于诗歌理论,著有《沧浪诗话》,此书对后世影响极大。

②阮亭:王士祯(1634—1711),原名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清初杰出诗人。王士祯在诗歌理论上曾提出神韵说,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为作诗要诀。

译文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我认为北宋以前的词也是这样的。但是严羽所谓的“兴趣”,王士祯所谓的“神韵”,只不过是说到了诗歌的表面形式,不如我所主张的“境界”两个字更加深入。

赏析

严羽的《沧浪诗话》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章,对诗的历史变革、风格流派、表现形式等问题做了系统的阐述。这篇诗论对后世影响很大,明代前后七子主张的“诗必盛唐”、清代王士祯提出的“神韵说”以及袁枚提出的“性灵说”都受到了严羽《沧浪诗话》的影响。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对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的“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提出了批评,同时严羽又借用禅宗的“顿悟”来解诗,认为作诗之道在于“妙悟”,追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

王国维借此说法来形容北宋及以前的词。自南宋以后的词即使偶尔有这种气象,也很难与北宋及以前词的气象万千、变化无穷相媲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