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的麻吉星课堂自己用的都是基础功能,为了节约时间,也都是选择自己熟悉的功能在使用,借助麻吉星来教授语文课,一直以来并没有助力于自己的课堂,这次公开课就想着能够探索一下真正的服务于课堂的教学技术,所以,两天时间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一是生本课堂怎么设计?二是如何发现并设置一个有效问题,尝试下运用同侪教学法让同学们进行深度思考,深入讨论,最终确定了以古诗为学习文本。
一、生本课堂的预想
本堂课分为解诗题知作者、读诗句明诗意、展想象悟诗情、做知己写回信四个环节。
开始设计时,无论是难读的字音还是难理解的字词都是由学生来提出,并由学生来解决,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包括难理解的字词也让同学们投票来选出最难理解的,但是后来觉得时间不够用,所以最后确定聚焦到一个有争议点的字上,只讨论一个,把这个生成作为主要设计点,运用投票、小组讨论和再次投票、阐述观点和理由的方式来达成本环节的既定预想。本课最后还设计了一个回信的环节作为对本诗理解的一个达标,所以在写回信当中提出了三个要求1.要提到梅花;2.要说出知己陆凯诗背后的情谊;3.要表达出范晔此时的心情或者期待。第2条就是对本诗理解的一个达标,原本设计的展评是通过同学打分随机挑人点评来实现目标。
二、实际操作的误区
1.所有环节的达标本来设计了随机挑人来点评或者读和说,但是一方面怕耽误时间一方面想把主要精力用在重要环节上,临上课又进行了调整,全部改成了老师挑人,一下子让课堂又回到了师本课堂。王博士说的非常精准,看课件是一堂生本课堂,上的课却是师本课。
2.主要着力点“聊”字的探讨,当三个选项,学生出现相对均衡的观点时,其实内心还是开心的,觉得这是一个好的问题,值得探讨的问题,于是进行了小组的讨论,以及第二次投票,但是第二次投票的结果变化不大,于是由于预设不足又没有此类经验,有点慌,开始挑人分享,分享中出现了否定学生答案的情况,不妥,本想进行第三次投票,但由于不知道如何再进行思维的碰撞,再做哪些工作可以引发学生观点的改变,于是更慌,直接成了老师的讲解。
3.写回信的环节,时间给的不够,同时原本设计的打分环节也删掉了,让作为达标的此本环节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三、下一节的改进方向
1.目标要更明确,明确随机挑人和教师挑人的区别,舍得花时间来挑人。
2.同侪教学法的浅运用再深入,用好今天王博士所说的小组活动四个步骤:自己想——独立写——轮流说——一起议,预设问题解决策略,小组讨论策略,教师推出,学生解决问题。
3.课堂最后的评价环节,最初先由教师挑选四个作品,学生分别朗读,学生根据评价表投票选出最喜欢的、最好的,挑人进行点评,正确最后能够实现展评作品也要由系统来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