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关注了柴怼怼事件。原本不太认识这个人,估计多数人也不熟悉,但他的言行让我们看到了一类人的典型面孔。这种嘴脸在现实中并不少见——你可以说他蹭流量,但他蹭得如此理直气壮,反而暴露出某种真实的生存逻辑:没有深思熟虑的观点,只有赤裸直白的情绪,然后毫无顾忌地宣泄出来。
最初我不理解,这类事件对商业环境能有多大影响?像胖东来这样的知名企业,何必与跳梁小丑较真?直到注意到他说话的方式:"不就赔几千块钱吗?小事何必闹大"——这种态度细思极恐。试想,如果身边充斥着这类人,甚至只需存在一个,你是否会产生逃离的冲动?
这让我联想到许多人离开家乡奔赴一线城市的心态。香港拥挤昂贵,为何仍有人前赴后继?本质上是在选择圈层。当某些地区物价合理、秩序良好时,若仍因个别人的低素质言行破坏整体氛围,人们自然会用脚投票。
终于想通了:这类人的存在,本质上是对营商环境的慢性伤害。当你有能力时,远离确实是最理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