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晚我们去看了哪吒2,和春节档没什么区别,座无虚席。
先说说电影制作的确优秀,无论是画面特效或者台词,都具有深刻意义,我看到申公豹在面对弟弟申小豹找上门,说父亲在老家因为申公豹成仙了而感到骄傲,逢人便说。
这段对应到现实生活中就好像,普通小镇人家的孩子考入了事业单位,一个父母眼中认为的铁饭碗,其中孩子在单位里过得并不如意,但从未对父母提起,让父母看到的,总是好的一面。
成为大人后,孩子第一学会的事就是让父母因为自己而感到骄傲。
长辈们经常会说一句话,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社会规则就是这样,走上社会后,闯荡和拼搏都是用自己的能力说话。
哪吒在被针扎定住的时候,他妈妈不顾疼痛的抱住它,哪吒大哭,觉得自己总是闯祸,惹父母生气,它也想成为父母的骄傲。
好像在每一个孩子心里,都藏着一个小小的梦: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成为父母的骄傲。
让父母骄傲很简单,并不需要做什么大事业、惊天动地的大项目,只需要及时完成人生各个阶段的目标,就可以了。
大学毕业,我跑去西安实习,临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我妈大包小包的给我塞满了行李,有用的没用的都给我满满当当装满了。
我从坐上汽车到成都转坐高铁的时候,心里就暗暗发誓,一定要有所成就了回来,不辜负家长的期望。
2.
在家长眼中,我不算一个懂事的孩子。
父辈是老老实实的农村二代,他们的想法过于刻板,特别是我妈,对于一些看法缺少见解,在关键时刻也帮不了我太多决策性建议。
我对于他们强压的要求,经常反抗,他们说我是个很有想法的人,哪怕我的一些做法他们觉得不务正业,吊儿郎当。
在老一辈眼中,只要我学习成绩好、听父母话、帮家里干活就是省心的小孩,但我总觉得每个人性格生来不同,喜欢做什么事应该是由自己先做决定的,而不是总是听从父母的。
一直到二十岁之前,我都不算是完全听从于他们,毕业后我终于大胆的迈向社会了,最难熬的前半年我还是度过了。
渐渐地,在社会上感受到了快乐、喜悦、阶段性成功,但对应的背后也有大片的辛酸、不堪和苦楚,至于那些背后的故事,都被我藏在了心底里。
第一年回家过年,我给我爸买了一根貔貅手串,给我妈买了一条黄金项链,他们嘴上说我别买这些,太浪费钱了,让我自己在外面吃好点。
但第二天清晨一大早,我爸爸就戴着我买的那串貔貅站在大门口,和村里人侃大山的时候无意中现出手上的串珠,不等别人发问,他就忍不住炫耀,女儿买的。
我妈也一样,跟村里的小姐妹们炫耀那条黄金项链,那一刻,作为孩子的满足感有点在生活中得到了最大的意义。
3.
大多数东亚孩子这一生都在向父母证明,自己某天一定会成为他们的骄傲。
爱就像一场轮回,你在父母曾经走过的路上拾级而上,最后才慢慢明白,所谓的长大成人,其实就是你一天比一天更接近天空。
换一种思维来说,也不是每个孩子就一定会成为父母的骄傲,如果把这种执念看得过于重,反而会增大自己的负担。
总觉得学习不好,没考上好大学,没找到好工作,没按照父母的想法一步步去走,到现在一无所有,无所事事。
好多人会陷入自我内耗中,有种自己对自己的不满意,这种心理放大了之后难免会变得自卑内向,我觉得,在成为父母的骄傲之前,先成为自己的骄傲。
我们对自己最大的善意就是不去与他人比较长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大家闪光的位置不同,我们健康、平安的活着,就已经超过这个世界上一半的人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一片叶子,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也不是相同的,25岁的时候,有人在求学,有人在上班,有人当上了父母。
先成为自己,了解真正的自己,才能更多的能力去扮演其他角色,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你走的每一步都是自己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