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被同学叫难听的绰号,有些父母认为是孩子们之间玩闹,同学间调侃几句没什么大不了的。然而育儿有道的父母都知道,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
被调侃、嘲弄、不论是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别的同学踢了一脚,还是被一群不良少年殴打;不论恃强凌弱等有什么样的原由,评估问题严重程度的唯一方法是孩子自己的内心感受。被调侃几句,还被班上所有同学排斥,当然比每天被揍好一些,确实被打了那是很严重的事件,但是,并非所有的嘲讽都应该被列入调侃之列,有些讽刺会对孩子造成极深的心理创伤。统计发现,5个孩子当中就会有1人曾经因为太害怕而选择逃学、装病来逃避别人的嘲讽,甚至出现抑郁、焦虑症状。
如果你的孩子受到伤害、感到委屈,家长就要有所行动,这是理所应当的。同时依据不同的情况,父母可以和孩子讨论一下应对之道,也可以和校方一起把事情解决好。也许你另有高明的方法,但不管你怎么做,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只要是他们觉得严重的事情,你都会十分重视。
另外,特别提醒一点,直接找对方的父母理论,这并不是个好主意。你一定要小心谨慎,以免与其他家长发生正面冲突。
如果你得知自己的孩子欺负了其他孩子,你大概会理直气壮地为自己的孩子辩护。无论你私下会对孩子说些什么,至少在外人面前你会这么做。在这种情形下,双方家长多数会以生气、陷入僵局收场。家长也无法确定这种做法可以缓解矛盾甚至解决问题。
当然你的孩子受到伤害、感到委屈,家长就要有所行动的。这并不是建议你“教导”孩子以牙还牙、睚眦必报,而是让你时刻做好面对校园霸凌的准备。
恃强凌弱是人的天性,所有学校都发生过类似事件,有些学校处理得比较好。如果你的孩子正面临着校园霸凌问题,你能做得最紧要的一件事就是教导孩子,在问题变得不可收拾之前好好解决。
首先想一想为什么孩子会受到欺侮吗?因为他们有异于别人之处,有75%的孩子曾经因为外观(肥胖、面上长痘、弱小、矮小、胆小等等)而被同学调侃或欺负,最终变得整天闷闷不乐。
面对层出不穷的校园霸凌事件,社会上提出了两种观点,但这两种观点可谓大相径庭:一种观点是父母应该告诉孩子要反击。虽然这个方法可能会奏效,但也常常导致问题恶化;另一个观点比较普遍,即对恃强凌弱置之不理,霸凌事件就会自然停止。有些家长确实会这样告诉孩子,因为他们希望事情真能如此,但结果却恰恰相反。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家长应该告诉孩子,面对校园霸凌的施暴者时,一定要抬头挺胸、信心满满、毫不怯懦,同时要直视对方、改变话题,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当然,这招不会每次都管用。但是,如果你的孩子本来就是一个自信、注重仪容的人,那孩子受欺负的可能性就已经降低了一大半。
我们无法杜绝校园霸凌,但是父母可以帮助孩子避免成为恃强凌弱的受害者。首先,一定要确定孩子能做到以下几点:
• 有自信,能自我肯定;
• 保持正常体重;
• 外表整洁(干净大方,头发、指甲修理整洁)。
这是避免引来别人嘲笑最基本的几点。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孩子知道敢于直视别人的重要性,一定不要让自己看起来一副怯生生的样子。无论怎样,面对校园暴力,父母一定要尽其所能,防患于未然,让自己的孩子远离校园霸凌。
孩子在学校遭遇校园霸凌,错不在父母,也不在孩子。孩子学会寻求老师、家长的帮助,教育孩子在关键时刻自我保护,瑾记:生命安全这一点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