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像往常一样去上成长课。
最近,我们聊到了新的人格-分裂样人格。(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
原来老师就有一直强调,人格没有好坏的区分,每个人都是各种人格类型的复合体,每个人都有抑郁型人格的特质,自恋型人格的特质,等等。
当然,如果要做心理咨询,能够判断好人格类型当然会找到更好的切入方向等等。
那分裂样人格,简单的说是什么样的人呢? 他大概的画像就是疏离而孤单,习惯退缩到自己的幻想中,在他人眼中,仿佛像个局外人,旁观者,诸如此类等等。
这些都是我上了3年多成长小组的背景,
然后大家,开始分享自己的看法,大概就是说,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下,许多的孩子都被关在城市的小房子中,做作业,顶多和自己的父母玩一玩,也没有小朋友彼此间自由的交流,当在学校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只能逃到电视中,游戏那些幻想世界中,这样就很容易形成分裂样的性格,以及说该如何避免等等。
大家好像都忘记了,既然是人格,就没有好坏,那么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那如果孩子有这些倾向,也没关系啊,我想到的依然是给到孩子需要的支持就够了。
为什么会有这种体会呢?
我原本以为,我与这种人格是最没有交叉的地方了,我身边包括我自己,这种特质的人最少,没想到老师讲到具体的案例时,一个26却出国学习,却无法大学毕业的男孩,我却体会到了很多感同身受的部分。他父亲的讲道理,对他情感的否定,母亲的不亲近。
我想起我在10几年前,刚到上海的时候,住了一周地下室,找到工作后,开始租房子,在那个忙碌拥挤的城市,
我没有任何熟人,亲戚,唯有我,男朋友以及他的两个同学一起合租在一个房子里。
而且第一次租期满后,就在我的强烈建议下。
和他们分开来租房了,不是彼此间合不来,我是个很好相处的人,没什么攻击性,一直逆来顺受,他们呢也还不错,凡事不计较。
只是,有一点,我喜欢独处,唯有独处让我最舒服,放松。
我喜欢观察人,观察世界,但是如果把我拉入其中,我就会有些紧张,不知所措,当然被人看不出来,都被我冷冷的表现给掩盖了。
我不断会联想到我刚到上海的那时的情景。
其实,我也是常除在分裂样的情境的,或者说我身上有非常多的那部分特质。
还好,最近我找到了我的初心,甚至可以说找回了自己,我觉得那样的自己也很好好,并不觉得是个问题。
于是,我和大家说,我可能和大家又不一样的看法,因为从小孤单长大,我就是习惯孤单,享受冷漠的,就像刚到上海的我,喜欢大城市,即使拿着地图走几个小时,找工作,即使遇到冷漠的邻居,路人。
但是,我是打心底享受的,我喜欢城市的冷漠,不虚伪,彼此间界限的尊重,没有三姑六婆或好或坏的评价。
这就是骨子里那个我。
可是我把这样的自己弄丢了好久,我忙着变得更圆滑,我忙着变得更努力,努力成为所谓更好的自己。
直到最近,我才恍然大悟,哪有什么更好的自己,此时此刻的自己就是最好的。
I am enough.
所以,我的想法是,无论学习什么,无论看到什么划分,对别人,对自己,都不忙着下判断,贴标签的说好与坏,警惕字里行间对性格的分别心。
每种特质都没有好与坏,对我们的孩子也是,他们总会处在某种特质的时期,这是成长必经的阶段,每个人的旅程各不相同,
无论他是什么样的孩子,给到爱与支持就好,无论怎样的自己,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这是最好的时代,因为更多元,因为更多的机会,只要你愿意接受挑战和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我这么想着,也这么去做着,终有一天,我会找到属于我的天,我的孩子也是如此,我无比的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