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古本:五色令人目明;驰骋畋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疲取此。
译文:五色使人的眼目变盲,五音使人的耳朵变聋,五味使人的口舌受损,纵马奔驰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的物品使人的行动妨碍。
所以圣人的治理,为了肚腹而不为眼目。
故此舍弃那些享乐而选择解决这些温饱问题。
理解:真实的古本《德道经》里面对这一章的记载解释如下:
五色美景最初让人的后天智识眼目明亮,但过分贪看便使人眼花缭乱,大量耗损肝中阳木仁气能量,可导致疲劳性失明。修身之道贵在中和;
长时间奔驰在田野之间捕禽狩猎,令人兴奋不已,但也容易耗损心中阳火礼气能量,阴火炽盛,使人发狂。冬亦静养,修真学顺应天时,内证在冬季宜蓄养精气神,体内气机不能人为的令其奔驰,否则易狂;
稀世珍宝、奇异之物,虽然满足了人的物欲之心,并且可以用此打通方方面面的关节,但也使心里失去平静,损伤肺的阳金义气能量,从而妨碍人的行为活动;
五味(酸苦甘辛咸)皆属于后天之物,能使人清爽舒适,但也能败坏人体口腔脾胃中的阳土信气能量。
五音(角徵宫商羽)虽然悦耳动听,但过分贪爱也会导致肾中阳水智气能量的耗失,产生耳聋。
圣人之治,重在充实腹中的先天物质,五德能量之气而固体,并非满足后天意识感官对阴五行的依赖,受制于阴五行。所以要去除导致耗散损伤五德之气,令人疲劳患病的声色犬马货利等阴五行,修持阳五行之德性品格和能量,抱元守一,取其实腹固体之根本。
实际整个这一章都是在说的如何通过摒除外界的杂念干扰来调节自我,达到修真学的境界,道家主张的“为道日损”在这里也是体现的淋漓尽致,其实道家所崇尚的这种道所指的自然规律,最根本的就是运行于我们体内的先天之炁,充实腹中的先天的物质,尽量减少后天意识的感官控制。其实也可以理解为老子的实用主义观点。
实际应用:老子的这篇十二章实际说的是“为腹”的使用哲学,其实本意也是说的如何养生,达到这种修真学的境界,道家的修行并不是苦修,而是主张清净无为,找寻人与自然相通之处,主张在自然规律当中找寻修炼之道。而我们的后天意识是妨碍这种修炼的,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嘴巴尝到的,身体感受到的,这些由于后天的意识感官造成的都要尽量减少。
我们的世界已经不再是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了,相反人们的物质生活高度的丰富,这也造成了很多当代人的选择困难症,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选择很多自己原本就不需要的东西,也给这个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例如食物就是其中之一,不知道是谁发明了自助餐这种方式,让一个人在一顿饭的时间吃掉原本几倍的食物(一般人吃自助餐都会超过原来的量),这个其实就是违反人性和自然规律的做法,同时也对食物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这是一种充分挖掘人的本能欲望的做法,对人的精神和身体都有着巨大的伤害。
同样,音乐、运动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东西,长期从事音乐的人都会有听力减弱,另外长期从事运动的人,一般都会有运动损伤的后遗症,稀释珍宝的收藏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可能是有利的,但我觉得应该放在国家博物馆,而不是私人手中,一旦属于个人拥有,那么个人的占有欲望就会暴露出来,而这些都是对自己非常不好的,所以实际上修身之道贵在中和。这一篇“为腹”实际上说的就是要修炼身心讲究实在的,物质方面只取基本的,简化物质需求,更多的充实精神方面的,修持德性品格和能量,取其实腹固体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