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观察过一只蚂蚁?

你有多久没有观察过自己所在的这个环境,

为天空多了一片云彩而欢喜,

为第一次亲眼看到小鸟煽动翅膀学飞翔,内心的那份喜悦而感动?


01.

得道者多助

一位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在做什么?”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问:“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开悟后说:得道前,我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挑水即挑水,做饭即做饭。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老和尚得道是典型的做A想B,得道之后是彻底的让感受回归行动。


02.

收回感受,回归当下

只做一件事,读书的时候读书,吃饭的时候吃饭,跑步的时候跑步,听音乐的时候听音乐,

用心灵和一本书的作者进行灵魂沟通,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增加见识,重塑认知。

用味蕾享受每一口食物的香甜,体会到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

用身体感受抬腿摆臂的规律幅度,在吐故纳新中感受迎面的微风。

用耳朵聆听音乐的旋律,带给我们令人陶醉和无限震撼的力量。

学会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就像小时候和爸爸妈妈出去玩耍,大人只觉得逛了一天,疲惫至极,我却为一路上遇到了几只蝴蝶,停留在花朵上的蜜蜂忙着采蜜,蚂蚁又搬运了什么东西,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激动的兴高采烈。

渐渐的我们长大了,这种能力好像消失了。

我们分散在其他事物上的注意力越来越多,也很少在行动上专注。

吃饭的时候必须就着手机电视等娱乐节目下饭,觉得自己就是个吃饭的机器。

跑步时必须有背景音乐在耳畔,每个步伐才觉得轻快有力。

明明坐在教室认真听课,思绪却早已到达九霄云外。

逛街时想着未完成工作,工作又想着如何出去玩,结果工作也没做好,玩的也不尽兴。

行动和感受应该是统一的。


身体在做着这件事,内心却在想着另一件事,典型的貌合神离,徒增消耗。

缺少感受的行动通常会变得对周围的事或人心不在焉,漠不关心,所以我们总是在吃饭时走神,在上课时走神,在工作时走神。

专注于当下的事情,哪怕就是简单的吃饭,跑步,不要让短视频,剧集和听音乐分掉了原本的专注力,回归事物本身带来的感受。

表面上看身心分离的模式确实让我们同时做了好几件事,物超所值。但是就这种长期模式来说,不见得是件好事,它会对我们的情绪状态和能力提升产生持续的负面影响。

一心多用是很少人能够做到的,接受自己的不平凡才是我们进步的开始。

切勿贪多,一心一意的做完一件事再去做下件事。

比尔·盖茨与沃伦·巴菲特第一次见面时,盖茨的父亲就分别给他们一个卡片,让他们写下是什么成就了自己。

没想到,两人都不约而同的写了两个字,专注。


03.

分心的危害

为什么我们总是做A想B呢?是什么导致我们总是分心走神?

我们走神,无非就是觉得当下太无聊,分神成本太低,所以才胡思乱想,还有就是当下的事情太痛苦,无法承受,但因身体受困于现实,只要让思绪飞扬。好短暂的脱离当下。

其实说白了就是因为分心走神的成本太低,我们又喜欢立竿见影的成效和本能的避难趋易,所以我们总是不自觉的待在自己的精神舒适区。

但是分心虽然可以短暂的带我们脱离“苦海”,但是又不得不面对分心后的“结果”。因为分心时,我们或许在担忧未来,或许在沉浸过去,可以带我们去任何我们想去的地方,唯独不能让我们面对当下。

其实只有我们醒着,就随时有可能会分神,分心的本质是“逃避”。

有人面对困难时,有人选择退回舒适区,有人能够迎难而上,跳出舒适圈,行动和思想高度统一的去直面困难。


04.

四象限法则

如果暂时还达不到行动和感受高度统一,可以试试用四象限法则来处理所面对的事情:

1、 重要且紧急

A和B都需要用到理智脑,如果理智脑在两件事反复切换,效率确实不如集中精力启动A,暂停B来的高效。

2、重要不紧急

需要耗费精力思考的,制定计划排期表去做,穿插并行的去做,比如做A的间隙可以思考B的难点,既可以避免进入固定性思维,又有利于发散思维。最重要的是按时完成,进入良性循环的过程。

3、不重要但紧急

这种就经常让我们误以为这事很重要,通常这种重要是对其他人而言,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与标准,就可以做A想B

4、不重要不紧急

这种完全可以只做A,不做B,或者交给别人去做。或者可以做A想B。

周末在家做甜点时,完全可以边听音乐边操作,自身并没有受到干扰,我们的身体在做甜点,是理智行为,耳朵在听,是已经经过反复练习,肌肉形成了记忆,归潜意识管控,二者并不冲突,可以并行。


05.

最后

不过由于本能脑过于强大,本身就具有多线程,多任务并行的能力,我们常常会做A想B,不过对于重要的事情需要更多的精力和专注力时,还是需要知行合一。

简单来说,就是一定给面对的事情做轻重缓急的分类,好让自己能够最大限度内只做最专注的事情,努力达到心流的状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