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莫名其妙的就和一些人发生撕逼大战,总是控制不住内心的猛兽,肆意放纵地咆哮,宣泄着内心的不满。
过后想想,我并不认为自己坚持的有错,而是未能合理地化解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有的人可以内心有火三千丈,却可做到面露春风一笑而过,而我总是直抒胸臆,好像不和对方论出个高低誓不罢休的感觉。结果,一件小事儿往往演变成了你来我往的持续撕逼。
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一词在人属性里面可以归结为“理解”,在曾经的测试中,“理解”属性是我的首要属性,即个人在感知别人心里动态方面有一定的天赋,在信息接收上快人一步。
最近在看波叔主演的《大将军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杨修在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方面可谓发挥到了极致,他的才思快出曹操30里,可以从口令“鸡肋”断定曹操有收兵的心思。可惜杨主簿过于张扬,不像司马懿这般沉稳,终因“鸡肋”害了自己性命。
人的“理解”属性强,可以让你快一步,赢在起跑线上。但竞争不止于起点,而是止于终点。
分析决断
司马懿遇事总能理出几条路来,然后进一步分析利弊,择利大的路走。反观杨修,遇事仿佛只有一条路,碰对了那就不止快出对手30里,甚至百里,走错了就只能看着别人笑到最后。这便是分析决断能力,如果说杨修“理解”属性强于司马懿,那“分析决断”属性显然杨修不及仲达。
再回到最近的几次撕逼事件,有走杨修老路之嫌,逮住一条路就冲上去,心理坚持着这条路就是对的,我不止要自己认为是对,还要让对方也知道我是对的。现在想来,那都是无意义的争论,或许我可以换一条路走,那就通了。
个人主义
很多时候的争论、撕逼都是基于双方各自对问题有自己的标准,而没有统一标准。双方拿着各自的标准去丈量对方是否标准,演化到最后严重点那就是“个人主义”。别人必须按照你的标准来办,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一意孤行。
拿曹操和袁绍作比,袁绍召集谋士开会,谋士众多注意也特别多,也正因为选择太多袁绍却不能果断拍板,相反曹操谋多且果决。所以在曹操出兵对战袁绍前,司马懿已经得出了袁绍必败的推论。
上述的三种人物属性即个人主义、集众无断主义和集众果决主义,前两种各走极端,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还得像曹操取经。广纳言路而不一意孤行,同时又有自己独立的观点,二者结合做出最优选择。
在这里事后总结其实就是个屁!憋不住又不得不放,放出来又臭,只希望自己记住这种屁臭味,下次可以愉快地“撕逼”。
我可以选择做一个八面玲珑、四方讨好的好人,也可以选择做一个坚持原则,杀伐果决的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