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就像棉花糖,看起来好大好大,吃起来却好少。这不,转眼马上到尾巴了!这个星期进入作业周,我和女儿约定,每天早餐后就开始作业,完成当天的计划后才是游戏和休闲时间。
【事情】
今天女儿给自己安排了习作。早餐后女儿回到家,和弟弟在玩了近一个小时后,才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说,
“开始写作业!”说完却躺在沙发上。
“娘亲,我真不知道这篇习作怎么写好?去江门每次都是一样的。”女儿边用脚蹭着沙发、一边苦恼地说。(之前女儿曾告诉我其中一篇习作打算写江门集训的事情。)
“你去江门集训那么苦,一定有很多事情让你有很深刻的体验吧?”
“就是练体能、打比赛这些,确实好苦逼!可是我觉得这些没什么好写的。”
“这些事情挑战了自己的身体和意志的极限,你的身体一定有很强烈的感觉,你内心应该也有很多想法,这些体验很独特、也很深刻,写出来会能打动人的。”我尝试引导她从细节描写上着手。
女儿躺在沙发上一边听、一边挠着大腿,依然一脸的苦恼。
我了解女儿一直以来内心对习作有着一种心理抵触,她说她不喜欢记录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觉得没意思。而由于缺少内心情感的灌注,她平日的作文为应付作业而写,大多平淡寡味。如今看到她习惯性表现出纠结和苦恼,也没有听进去我的建议,我决定她聊一聊她感兴趣的事情,增加正向的感觉。
“我看到你之前写的小说,那文笔真是行云流水、大气又唯美,场景描写身临其境、人物描写细腻丰满,那水平跟你平日的习作水平天壤之别呀!”(女儿去年开始构思玄幻武侠小说,今年逐渐在码成文字。)
“那些故事、场景和人物都是我构思出来的,在我的心里已经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形象,下笔的时候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描写,当然写得好了!”
“原来是这样,其实你真的很会写,只是不擅长写生活中的事情呀!”我知道她具备写作的能力,尝试引导她运用在日常的习作中。
“关键我觉得生活中的东西没什么好写的。”
“你们小学生和中学生必备的写作技能,是记录日常生活的事情、提炼出高于生活的意义。如果把你写小说的技术运用在习作中,那一定可以写得很好,要不我们来讨论一下怎样写好吗?”
于是,我们一起讨论集训过程体能训练和队内比赛过程中的身体感觉、心理活动、收获……大概的结构出来了,女儿马上付诸行动。
“老妈,待会写完作业后我想继续码字!”(女儿在暑假初期着手在写小说,期间忙集训、夏令营等,断断续续进展得很慢。我非常支持她去做这件事,如果能把构思用文字展现出来,是一份极大的肯定,对她的提高她写作自信心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今天的讨论激发了她继续码字的意愿,我很觉得很开心。)
“可以啊,我同意。我刚好也想写一篇文章,那我们一起开始吧。”
大半个小时过去了,女儿写完了拿给我看。习作写得并不理想,流水账式不带情感色彩的描述和记录,无法让人体验到女儿刚才用语言表述出来的丰富的感受。虽然我有一点失望,还是鼓励女儿将文章尽量写得完整一点。
习作完成以后,就抱起iPad开始码字。当她意外发现,在没更新的这段时间里,之前写的部分得到了不少的推荐票,这极大地激发她的热情,兴致勃勃地一口气写了两个小时。
第二天,女儿继续写第二篇习作,女儿主动和我讨论将要写入习作的事情,是过去几天参加市网球比赛的过程与心路历程。她真实地对我表达了自己在两场输掉的比赛所经历复杂的心路历程:紧张、受打击、沮丧、发奋、失败、失望,到今天鼓起勇气面对。与昨天不一样的是,写作过程异常高效与顺利,我欣喜地看到文中尽是内心与事情细节的描写,真实、直击心扉;比昨天的习作进步不少。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梳理,我看到女儿走出了输掉比赛后逃避的状态,她终于勇敢地面对了自己的失败,在其中收获了不一样的经验!
这两天的讨论与习作经历,让女儿也重新燃起了继续码字写小说的激情,她请人设计了头像和小说封面,然后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创作中,继续更新作品。
【运用与反思】我记得成年期其中一把金钥匙是客观,任何事情总有好坏两个方面,就如硬币的正反两面。同样,任何孩子都有其长处与短处,如果我们不断在正面做工作,让其正向的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和壮大,其反面便不足以影响全局、甚至可以被忽略了。
最近的持续践行,尤其是暑假期间与女儿日夜相处,我逐渐养成一份时刻觉察的习惯。我看到女儿当下对习作的抗拒、写作的能力暂时不理想,我觉察到如果批评与说教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抗拒、越来越没有信心。于是接纳她暂时是这样的状态,同时我看到她在故事创作方面的潜能,通过肯定与引导,我欣喜看到孩子不但在作业中发生了改变,还看到她在现实生活中心理状态的改变,这是一次多么宝贵的成长!
每个孩子本来就是与众不同的,也具备发展自己的能力,作为父母若懂得如何去肯定和有效支持,他们便会在建设性的方向发展潜能,成长为独一无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