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建构主义是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
建构主义是在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斯金纳等人的行为主义的客观主义反映在学习上强调强化建立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教育的目标是传递客观知识,学习者要完成教育者的目标,忽视了学习者自身的理解和心理发展等;认知主义学派中一部分学者比如信息加工的理论家,也是持客观主义的思想,认为世界是由客观实体及特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所构成,但是不同的是他们强调内部的认知结构.认知主义代表人物布鲁纳和维果斯基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他们的认知学习观主要是在于解释个体如何将客观的知识结构使之与交互作用形成认知结构.维果斯基在心理发展强调社会历史文化的作用,认为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突出发展作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来源于动作的内化,可以通过教学生活游戏等表现;同时智力也可以外化为具体的动作.内化和外化的桥梁是活动.现代的建构主义强调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人对其的理解和意义是由各自所赋予的,以自己的经验来建构现实,至少是解释现实.现代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二 建构主义对于学习的解释
建构主义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表征的过程,包括结构性知识,也包括大量非结构性的经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建构,一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建构意义,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强调通过合作的学习方式加强交流而使自己的理解更为丰富
三 建构主义和教学
3.1 认知灵活性理论以及随机通达教学
认知灵活理论是建构主义中的一支,一条中间路线,反对传统教学机械地对知识做预先设定,反对极端的建构主义只强调非结构的经验背景,强调一方面要提供建构的基础,同时留给学生广阔的空间.
斯皮罗等人对学习做了这样的解释,认为学习有两种: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初级学习是学习的低级阶段,只需要将知识再生出来;高级学习需要掌握复杂的图示,广泛用于各种情景中。
乔纳生将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主要掌握结构良好的知识;通过师徒引导的方式学习复杂的结构不良好的知识;最终掌握复杂图示。
斯皮罗认为传统教学混淆了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之间的界限,将初级阶段的方式应用于高级阶段,使得学习简单化。
斯皮罗提出随机通达教学,即同一内容的学习在不同的时间内多次进行,每次的情景经过改组,目的不同,侧重于问题的不同方面。有利于学习者针对具体情景建构图式解决问题。
3.2 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以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加涅的学习层级说为基础发展的传统教学提倡自下而上的教学。斯金纳主张将知识分为一个个小单元,学生一步步学习最终掌握知识;加涅认为知识是有层级的,从最基本的子概念子技能出发学习基本知识,教学中要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教学起点。
建构主义主张自上而下地教学,认为传统教学中自下而上的教学设计是使得教学简单化的根源。建构主义认为要整体呈现任务,让学生发现子任务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提供所需的工具,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图,知识是由关键概念的网状结构所组成。学习可以从网络的任何一面进入。
3.3 情境式教学
要求创设真实的情境,从学生的原有经验出发,学习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相类似。
3.4 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是指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提供支架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指导学习相类似,但是支架式学习最后撤掉支架,更强调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探索
3.5 社会性交互作用
建构主义强调社会交互作用,即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或者交互式学习。学习者通过与比自己发展稍高的同学将潜在的发展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更大的发展的可能。
四 建构主义起源的哲学思想
3.1 波普尔科学哲学
3.2 维特斯根坦日常语言哲学
五 建构主义的结构与非结构性矛盾
马克思认识论提出,认识的发展是经过了表象中的具体发展为本质抽象,再发展为思维中的具体。总的来说,建构主义适用于学习中的高级阶段,发展为思维中的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