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二章与家庭教育,雷子老师日记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就出现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不善就出现了。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限制,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雷子解析】

老子的这段话,是有内部的逻辑的。首先以辩证法(事物发展的相对性)为依据,推出“无为”是最合适的行为方式(因为一旦有为,就会有相反的事物出现)。再由“无为”,推出“不有”、“不居”,这样的人生态度。

【雷子家庭教育】

《老子》中,第二章是关于教育的最好指导。

先说亲子教育。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这对放正家长心态太重要了。很多家长,自己没有的东西,就拼命让孩子去争取(自己不懂艺术,一定要让孩子狠学艺术;自己小时候没上好大学,一定让孩子帮自己去实现)。这是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工具,其实很自私。

还有的家长,特别要面子,孩子如果在众人面前表现的不符合大众的好标准,就觉得丢脸,就会批评或惩罚孩子;如果考分少了,比不过其他孩子,也会万分焦虑,急病乱投医,到处补课。他们没有真正站在孩子的成长角度去考虑问题,而只在乎大人自己的感受。

真正的好心态,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就是不把孩子看作私有,孩子只是借你的身体和家庭出生,但是他是属于这个世界的,让他有个健康、长远的发展,是作父母应该做的。父母是在为社会作贡献,而不是只为自己。如何帮社会培养栋梁,是父母们真正要考虑的。至于考分多少,才艺是不是拿的出手,不该是我们要围绕的主题。

说完亲子教育的心态,再说方法。老子这段讲了教育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言之教”,这一般指身教,所谓言传不如身教。另外,不言之教,还有其他的方式,比如让孩子读国学经典,让圣贤文化教育孩子,而不是用自己的话去教孩子(因为关于如何做人,很多家长自己也不是很懂,就可以让孩子去跟圣贤学)。

再如,一起去名胜古迹、名人故居等,让真实的自然、真实的历史去教育孩子,也算是不言之教。

再如,在不危险的情况下,给孩子试错的机会。我们发现孩子错了,不一定要马上指出来,我们可以在旁边静静关注他,孩子通过尝试发现错了,甚至能有一点教训,就是最好的教育了!这当然也是不言之教。

再如家庭成员一起制定生活作息制度、学习制度等,大家一起遵守,这是用规则去教育,而不是家长个人随意开口去教导。

总之,家长若是能做到少开口,就会有更多有效的教育方法的。

再说夫妻关系。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做事但不自恃功高,功成但不自我夸耀。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功绩才不会泯没。)这句话在夫妻关系中很有价值!你和你的太太(先生)一起做成的事,客观说,你的功劳是七成,太太功劳是三成。你如果不自夸,或许大家心里确实是这样认为,但是如果你夸耀自己,对方有点反感,就可能把你的功劳诋毁到零!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是讲感受的地方,你让对方不舒服,你就无理可讲了。

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